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道啟示(1 / 2)

“娘子是在說笑吧?時下婚約多講究門當戶對,娘子說的這種情況不是沒有,隻是極少。且母親的血統決定孩子的出身,若是貴族男子嫁娶奴籍女子,所生子嗣三代以內不能科考,不能入仕。

娘子想想,他們的子嗣,上品貴族容不下他們,下品寒門他們又難以放下身段融入,隻能在中間吊著,忍受白眼和歧視。為著子嗣後代著想,他們也不會如此行事。且女奴若是與貴族男子發**情,對女奴的懲罰也極為嚴厲,連人帶孩子都會被賣進女樓,且終身不得贖。女樓什麼地方,娘子總該知道吧?”

孟縈搖了搖頭道:“並不了解,隻是聽說過這麼個地方,並未有人給我普及女樓的知識,爹爹更是提都沒提過。”

“女樓的女子分好幾種,最可怕的就是終身不得贖的這種。她們一生都得為女樓服務,她的生育能力被當做物品拍賣,一生可能要為不同的男子,生下好幾十個子嗣。孩子一生下來,便被他生身父親抱走,終生不得見其母。等到她們年老色衰,再無生育能力,日子更是難過。”

至於怎麼難過,蕭瑾瑜並未說出來。

他不用說,孟縈也能想象得到。

“女樓裏其他的女子,便是犯事被判到女樓服役的吧?”孟縈問道。

“是的,這類女子根據服役年限不同,要做的事情不同,但最多的還是繁育子嗣。女樓為大曌的人口增長做了不少貢獻。正是因為女樓的日子讓眾女郎心生畏懼,故而女奴一般不敢越過身份,招惹與她身份不符的郎君,因為後果,她承擔不起。而貴族女子若娶奴籍男子,所生子嗣也會被人指點,故而一般權貴家中女子納娶侍奴,都不會讓他留下子嗣,以免孩子的出身被人指點詬病。”

孟縈知道大曌的等級森嚴,但她並未了解如此細致嚴苛。也難怪縱使權貴家中女奴不少,也很少聽說逾越之舉。因為縱使女奴生出子嗣後代,卻不會有好的未來,身份上的詬病會伴隨一生,以後要麼為奴,要麼舉步維艱。而女奴與主子偷情的風險過大,她們根本不敢有逾越之心。另外,孟縈發現大曌女奴的日子過得很好,及笄之前,要做一部分工,等到被主家配了婚事之後,若是有孕,便不再上工,完全由夫郎們供養,衣食無憂。

“玉郎,我們接著說女子要娶那麼多夫郎,為何還要感謝孟太傅?”

“那還要從孟馨說起,她後來姻緣不順,她自幼與孔家嫡子訂婚,但她有個青梅竹馬的郎君,她本意娶那郎君為夫,可孔家不肯退親。要知道女郎珍貴,若孔家退了親,他很難找到比孟家更好的姻緣。

於是孔家借著修改律法的機會,利用門生製造輿論,逼迫孟家女郎娶了孔家郎君,並且通過律法的形式,保證了正夫的權益。

而孟家女郎為了不讓心上人受委屈,便聯合同科進士和孟家的門生,與孔家進行博弈,最終的結果就是側夫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若不是孟太傅理智尚存,認為家庭最重要的是平衡和和諧,這場孔孟兩家的爭論還不知道要持續多長時間。”

“那這場爭論與娶夫郎多少有什麼關係?”孟縈不解地問道。

“當然有關係,當時根據統計的數據,男女比例是四比一,於是便有人建議每位女子娶夫郎四人,但孟太傅反對,他認為如果強迫每位女子娶四位夫郎,那麼郎君們就沒有嫁人的壓力,反而不會努力,反正最後實在嫁不出去,還會有官配。

於是孟太傅便建議至少娶三位夫郎,這樣有一位郎君的嫁人計劃便會落空,這樣他要麼入伍,要麼就要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最後順利嫁出去。正好這時,藥穀的穀主研製出了多子丸秘藥,可大量生產,且藥材並不難種植。於是孟太傅的提議才能得以通過。

事實證明,孟太傅絕對是明智之人,自此後,郎君們為了嫁得好,都得努力讓自己變好,努力上進。而女郎們也因此而受益。郎君們因為孔孟兩家的博弈,側夫和侍夫的地位可不像古時妾的地位那般低下。大家都得了益處,於是,太祖時的律法才得以修改,時間證明了太祖的英明。”

“太祖隻是努力改變混亂的現狀罷了,並未窺得天道的啟示。”孟縈輕輕地說道。

“娘子何出此言?”蕭瑾瑜不解地問道。

“玉郎想想,最初的父權當道時期,數百年對女子們進行壓迫,有誰想過女子的權益?而是不停地用女德女訓來壓迫女子,將女子當做父母、丈夫的私有財產一般,有隨時生殺予奪的大權。

女子未婚前無私產,出嫁後除了嫁妝,要服從丈夫,丈夫死後要從子,幾重壓迫。毫無晉升通道,一出生便定了終身的命運。因為她的出身,就意味著她未來要過什麼樣的日子。而男子則可以外出奔前程,科考換門庭。男子靠著壓迫女子,製定嚴苛的條條框框將女子限製在一隅,坐井觀天。

殊不知,一個民族的較量,向來就是母親的較量。一個好母親可以旺三五代。世道為何如此,為何男多女少,我想女神蕭念念的本初意思並非讓女子們承擔如此沉重的生育壓力,而是想讓世間男子明白,男女本是造物主留在人間的精靈,本應相互吸引,相互愛重,而非一方壓製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