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裏的酒席,氣氛這麼融洽,再說小莊那裏也是熱鬧喧天啊。
六年前,小莊不過隻有十幾戶人家,十幾個暖棚,如今可是大變了樣子。
名字雖然還叫小莊,但早就把旁邊的田莊也買了下來。為了留個念想,河灘地的暖房還在,平日也有專人照管。但李五爺帶著村人已經搬到了三裏外的杏花村。
杏花村裏,專門建了院子,仿造了老熊嶺上的郭家大院,前院,住了李五爺和江大力夫妻,二進就留給偶爾過來小住的陸老爹一家,後院,則是整理的整整齊齊,每日打掃,鋪陳很是精致,備著小米來住。
當然,小米在宮裏,回趟國公府都不好大張旗鼓,更別提來小莊了。基本一年也來不了一次,但這院子還是依舊留著,輕易不讓人進去。
村裏七十幾戶人家,有的是老熊嶺跟來的後生成家立業了。有的是原本的莊戶,選那淳樸憨厚的留下,全家簽了死契,這才放心讓他們平日幫手幹活。
畢竟小莊裏的青菜瓜果,可是不少往宮裏和鎮南侯府,還有國公府送,萬一有人使壞,下場難以預料啊。
小米沒出嫁時候,小莊種菜就沒少賺銀錢,又年年育苗分給周圍鄉親,傳授冬日種菜的技術,暖房養雞生蛋等等,十裏八村的百姓,簡直把小莊當聖地一樣供起來了。
小米進宮之後,陸老爹接管了小莊。他本來就是個書癡,對銀錢根本沒有概念,又在老熊嶺吃大鍋飯習慣了,哪裏會小氣。
不過兩年,小莊就家家都建了磚瓦的院子,青石板路兩側,一棟棟整齊的院子,間或雞鳴狗叫,孩童嬉鬧,當真是人家難得的淨土一片。
先前,一百多草原勇士被派了過來,李五爺人老成精,琢磨了一下,就把兩個空院子分給了他們暫住。
正房加東西廂房,都是大炕,每鋪炕睡十人,正好名義是護衛小莊,日夜當值,倒換著睡,也足夠住下了。
不過,今日小莊卻是徹底沸騰了。
一眾來聲援的老兵,得了李大壯等人的消息,帶了一絲忐忑心情到了小莊。
不想,小莊裏的幾個後生,居然是當年一同東征保護小米的。
這也算熟人了,一切好說話。
李五爺聽說他們是來給小米撐腰的,生怕有人欺負了小米,更是立刻把他們當了自家人。
整個小莊都忙碌了起來,殺豬宰羊,埋鍋造飯,喧鬧的幾裏外都能聽得見。
老熊嶺內外,自從陸家發跡,就隔三差五的吃大鍋飯,後來更是直接在嶺下設了專門做飯的草棚。
所以,隻要老熊嶺出來的人,習慣了吃大鍋飯,跟習慣張羅大鍋飯。
翠蘭帶了十幾個小媳婦兒,紮著圍裙,腳不沾地,恨不得一路小跑兒。
幾千人的飯菜,聽起來嚇人,其實有肉有糧食也不怕什麼。
二十幾口大鍋,一溜排開,白菜土豆粉條,加上大片肉,大骨頭,燉的咕嘟嘟冒泡兒。
另一邊,各家各戶分開幫忙烙大餅,一家二百張,不過一個時辰,燉菜好了,大餅也成筐的提上去。
遠路而來的老兵們,別說當兵時候,就是退伍之後成家立業,吃飯也沒什麼講究。
這會兒,一人一碗燉菜,手裏抓著大餅,甩開腮幫子,吃的是不亦樂乎啊。
不等吃完飯,兵部就已經派人趕著馬車送了帳篷來。
這都是做熟練的活計,吃飽喝足的老兵們,兩三個一組,幾乎眨眼間,小莊外邊的空地上就紮了二百帳篷,大夏日的也不用什麼被褥,草墊子一鋪,不過片刻就睡的呼嚕山響了。
雖然他們算不得遠路而來,但隻靠雙腿走路,多半又有殘疾,也很是辛苦。
最重要的是,他們是帶著必死的心來的,畢竟要為了皇後娘娘伸冤,誰知道京都是個什麼狀況啊。萬一皇上為了某些原因想要舍棄皇後,他們就真是孤立無援,拚死向前了。
如今,皇上和皇後娘娘在宮裏設宴招待李大壯幾個,嘉獎他們一片忠心。他們又在小莊吃飽喝足,所有高懸的心都放下了,自然也就覺得疲憊不堪,爭先恐後同周公下棋去了,根本不敢周公是不是會累,會不會被他們的破爛棋藝折磨…
鳳翔宮裏的酒宴,也是吃到了日落西山才罷休。
封澤登基六年,做皇帝和太子自然區別很大。做太子時候,還可以出去走動,白龍魚服結交一些朋友,無論是讀書人,還是江湖義士,或者生意人。
但如今做了皇帝,卻隻能守在皇城裏,雖然掌控了整個大元,卻也是束縛多多。
偶爾帶了妻兒出去微服遊玩,也隻能在京都裏轉悠,去趟小莊都要考量良多。
最主要的是,圍繞在他身邊的人,文武百官生怕觸怒他,說話都不敢喘大氣。伺候的太監宮女,更是頭都不敢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