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小麥成熟時(1 / 3)

曾經我以為,田地裏的小麥是從草長出來的,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有一顆種子埋在了土裏。

瑞雪兆豐年,此話不假。冬天裏的小麥還隻是一棵小麥苗,柔嫩得很,土裏的蟲子最喜歡這種鮮嫩多汁的麥苗。入冬之前,人們會給小麥澆最後一次地,之後就是整個冬天靠雪生存。在抗凍上麵,小麥苗要比蟲子更耐寒。蟲子畢竟是血肉之軀,沒有厚厚的脂肪來保暖,麵對低溫環境,要麼待在土裏不出來,要麼躲進小麥苗裏瑟瑟發抖。大雪過後,田地裏一片雪白,銀裝素裹,在太陽的照耀下,閃耀無比。厚厚的雪層下麵是靜靜生長的麥苗和饑餓的小蟲子。小子最怕的就是雪了,有些沒有經驗的蟲子就被活活凍死了。厚厚的雪層如同一層棉被似的蓋住麥苗,讓外麵的寒風刮不進來,自然就生長的很快了。

度過一個漫長的冬天,春天就來了。春雪融化之後,麥苗長得很高了。人們開始陸陸續續來到田地裏看望麥苗,順便除除草,灑灑水。在溫暖的陽光裏,麥苗迎風搖擺,使勁吮吸著土裏的水分和營養物質,爭先恐後地拔高著,顏色也由之前的嫩綠向著碧綠轉化,身杆兒也變得更加堅硬挺直。

入夏之時,小麥已經開始結果,在充沛的雨水灌溉下,每天都是吃飽喝足,頂著重重的麥穗,搖頭晃腦。全身的營養全部輸送給了上麵的麥穗,下麵的葉子有些都開始泛黃了。

仲夏之夜,趁著天晴,人們連夜收割小麥,過兩天可能會下雨,所以這兩天就不耽擱了,早收早受益。一輛輛小麥收割機行駛在鄉間小路上,燙腳的馬路上,寬闊的麥田裏。一台台拖拉機往返於麥田與鄉村之間,身上載滿了半年的收成和未來的希望。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揮灑著舒暢的汗水,在月光和星光的照耀下,滿載而歸。

對於小麥種子,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的人家會直接賣掉,賣給村裏的麵粉廠,糧食加工廠之類的。有的人家會拉回家裏曬一曬,存起來,自己用。小麥種子含有六成上下的澱粉,可磨成麵粉製成其他美味的食物。麥皮還可磨成麥麩,當粗糧食用,營養價值很高,可謂是利用率近百分之百的農作物之一。

麥子收完之後,過不來多久就會種其他的農作物。

如此往複,年複一年,樂此不疲。

遼闊的大地上,遠遠看去,大地的顏色在不同的季節是不一樣的,有時候是綠色的,有時候是枯黃色的,有時候是白色的,有時候是黑色的。

現在收割小麥跟以前不一樣,現在都是直接讓機器人代替人們勞作,而人們隻要坐在家裏看著監控畫麵就可以掌控全局,運籌帷幄於千裏之外。

一家農業機械製造集團研發了一款最新的農用機器人,用的是環保靜音的電池提供動力,可持續勞作三小時,跟上一代使用汽油發動機供能相比,價格上便宜了很多,維修起來也很方便。

老李家就買了一台這種機器人,家人都稱之為農機三號,是家裏買的第三台農機了。

老李的兒子是個瘸子,每天去地裏幹活也不方便,有了這個機器人就好辦多了。家境並不富裕的老李家因為了買了一台農機,頓時成為了村裏的仰慕對象,每天都有人過來串門,看到嶄新的農機,無不嘖嘖稱讚。小李的虛榮心從沒像今天這樣滿足過,一開始還覺得父親亂花錢,如今看來,這個錢花得不冤啊。別人家的農機還是舊一代,老李家就用上了最新一代。小李跟在行走在村路上的農機三號身後,那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天氣預報說,今晚有雨,得趁著這幾個小時,趕緊把麥子收了。本不用出門的小李突發奇想的想要出來走走,畢竟他已經好幾年沒去過自家的地裏了,再不去看看,說不準兩自家的地在那兒可能就忘了。當然,他是這麼給村裏人說的,至於心裏的真實想法。隻有他自己知道。

下午的陽光已經被厚厚的雲層過濾了一大半,微風拂麵之時不感炎熱,小李站在車上注目遠望,麥田裏的麥子已經金黃如金,空氣中濃濃的味道讓小李誤以為自己來到了麥子堆裏。

老李坐在沙發上,看著前麵牆上的大屏幕,上麵現實的數據麵板是農機三號實時發回來的各項數據。憑此,老李可知農機三號的運行狀況,並及時作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