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有多個社會勞動力階層組成的團體成了第一屆也是以後的大氣改造的舉辦方,其他的政府啊科學院啊隻是協作方。
在火星上,沒有人敢惹負責火星基本運作的工人。
忙活了一天,小土回到宿舍裏,美美地洗了一個澡,舒服地睡了一覺。第二天醒來,再次回到訓練館裏。
“今天,我們要做的課題是如何讓氣體存留在土壤層中。”這時,隊長站出來,手裏拿著一個本子,看著大家。
一聽到土壤兩個字,小土頓時就來了精神。土地啊,土地,你好啊!
小土在心裏默念著,好想念土壤的手感和氣味啊。
隊長從冷庫裏抱出來一個大玻璃,裏麵裝滿了黑色的泥土。然後叫大家靠過來,先聞一聞久違的來自地球的土壤。
“哦,好香啊!”
“啊,我的地球啊,是你嗎?隊長,我能嚐一口嗎?”
“嗯,是那個熟悉的味道。隊長,你怎麼帶過來的啊?”
“哈哈,不告訴你們。好了,接下來,小土,就是你的時刻了,你不是地質學家麼,對土壤是最熟悉不過了,那麼,接下來的任務就要靠你了!”
“放心吧,隊長!哦,對了,隊長,我們要拿這些土壤做什麼呢?”
“當然是研究啊,首先呢,第一步,就是研究土壤的成分。”
“這還用研究,在網上一查不就知道了?”
這時,隊長轉身從推車的下麵搬出來一個玻璃罐子,裏麵是橙黃色的沙土。
“隊長,這不會是火星上的土壤吧?”
“沒錯,這的確就是火星土壤,今天讓你們研究的就是這個,而不是地球的,這下你們明白了吧?”
隊長看了看小土,就讓小土把玻璃罐子搬走。小土過去一搬才知道,這一罐子土好沉啊。
研究一份土壤成分很簡單,也有很多方法,不過,小土有自己的方法,簡單又實用。
這邊的小土在認真研究土壤的成分,那邊的幾個隊員抓緊時間製造混合氣體。為了能讓混合氣體更好的融入到火星大氣層中,人們會把混合氣體先和火星土壤作反應,看看混合氣體能否在土壤中長時間存在,這比把混合氣體釋放到火星大氣層中更加方便高效,同時也更加省時省力,還能省下不少的成本,最主要的還是便於觀測和記錄數據。
混合氣體的製造還是一個技術活,也是一個很靠運氣的活兒,需要把幾種不同的氣體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同時混合氣體的上下部分的溫度要控製在不同的範圍,這就要求人們把合適的單一的氣體在合適的時間融合在合適的位置。
一天下來,最多隻能製作出兩份混合氣體。由於一些氣體純淨物的來源稀少,使得人們不得不認真對待每一次實驗,一般情況下每次實驗過後如果有些氣體能夠回收,人們就會盡力回收,而那些已經產生了化學反應成為化合物的氣體如果能分解還原就分解還原,實在無法回收的氣體也隻能經過一番處理後排入到火星大氣中了。
火星大氣改造是一項世紀工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數不清的精力財力以及人力,是一項造福全人類的浩大工程。
到底誰能成為第一個製造出完美的火星氣體,誰又能第一個摘下呼吸罩,在空曠的火星地表自由散步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