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時候,天氣很熱,樹上就會有一種昆蟲唧唧尖叫著,那就是知了。
小時候,小木一直以為,這種聲音是樹葉發出來的,後來一次偶然,在院子裏玩耍的時候,親眼看到一隻停在距離地麵一米左右的知了。小木發現它的時候,它沒有覺察到小木已經靠近了,仍舊在慢慢往上爬。
小木很好奇,不知道這是什麼蟲子,碩大的身軀,黑色的外表上長著兩對透明的翅膀,六條小腿交替移動,牢牢抓住樹幹,向著更高的地方前進。
看到這個家夥爬個樹都這麼慢,於是小木就把這個知了摘了下來,放到了更高處。知了一看,唉呀媽呀,怎麼一下子爬這麼高了?於是,驚訝地尖叫起來。
小木一聽,啊,就是這個聲音!
眼看知了就要跑出自己能夠夠到的最高點了,小木踮起腳跟,趕緊把知了摘了下來。這個時候的知了還在賣力地尖叫著,渾身都在顫抖,震得小木手心癢癢的。不過,過了一會兒,知了就不叫了。小木看著這個笨拙的小東西,在眼前晃了晃,隻見知了隻是簡單地動了動六條腿,翅膀都不帶掙紮一下的。
看知了這麼傻,小木就把知了放回了樹幹上,然後又看到知了開始往上爬。小木不知道知了這麼做是為了什麼,可是這棵樹這麼高,以知了這種速度,不知道要用多久才會爬上去。
十幾分鍾過去後,知了已經爬到了四米多高的地方,而小木也站在原地看了十多分鍾,眼看知了就要沒入樹葉當中了,小木也失去了繼續看下去的興趣,便轉身幹別的事情去了。
晚上,天氣悶熱無比,小木拿著都電筒來到院子裏,在樹下尋找著知了的蹤跡。父母常說,知了之所以能在白天在樹上爬那麼高,是因為他們在夜晚就開始爬樹,這一爬就會爬一宿,等到天亮的時候,太陽升到了高空,就是他們引頸高歌的時候。
小木在樹下找了半天,突然看到從地麵的土裏鑽出來一隻奇怪的蟲子,土黃色的外殼,背部高高隆起,一步步爬到樹上,小木認真的看著,完全沒有注意到,在樹上有一雙閃閃發光的大眼睛在注視著他。
知了在褪殼之前,會找一個安靜昏暗的地方,位置找好之後,就會停下來先做一番心裏準備,然後就開始破殼,先用最結實的背部把外殼撐開,然後把六條腿慢慢抽出來,六條腿抽出來之後基本上就完成了大部分的脫殼任務,接著就是關鍵的一步,從殼裏鑽出來。知了嬌嫩的身軀,會在脫殼的時候,把翅膀裏麵充滿液體,讓翅膀變硬,從而舒展開來,準備起飛。不過,這個時候的知了還沒有長出保護自己內部器官的外骨骼,需要慢慢來。
幾個小時之後,一隻嶄新的知了就出現了,光滑的外殼上伸出兩對強壯的翅膀,知了成功地蛻變為一隻煩人的大喇叭。
以前,小木隻看到父親把捉來的知了油炸著吃,這次,他隻看到了一隻。心想,人家出來一回也不容易,咱也不能太殘忍。於是,小木就眼睜睜地看著到手的嫩肉慢慢變化。
天上劃過一道流星,那雙眼睛轉向天空,然後眨眼之間不見了。
待知了把脫下來的外殼扔掉後,小木小心地摘了下來,歡蹦亂跳著去找媽媽。
整個夏天就在一片知了的叫聲中過去了,秋天來了,知了的聲音和身影都不見了,小木以為知了也會像其他鳥兒那樣,飛向南方。
秋天來了,樹葉也跟著黃了,枯了,落了。小木在整個夏天收集了幾十個知了留下來外殼。知了聽不到了,小木就把外殼拿出來曬一曬,有時候不小心,就會把外殼捏碎,時間長了,也就沒有一個外殼是完整的,大部分要麼是分成了兩半兒,要麼是沒了腿,看著這混合成一團的知了外殼,小木有些不開心。心裏想念著知了,手上就慢慢撫摸著外殼,咯吱咯吱,幾個外殼就被壓成了碎片。
有一天,天氣很熱,跟夏天差不多,小木一想,這麼熱,知了應該會出現了吧,就趕緊跑到院子裏,仰著頭看著樹上,可是,樹上的葉子隻有一半還是綠色的,其餘的不是黃的黃,就是隨風飄落了,哪裏還有什麼知了啊。
坐在台階上,等了許久,都不聽見有知了的叫聲,小木感到好失望,悶悶不樂。漸漸地,太陽東升西落,晚霞遮滿半邊天,紅彤彤的雲霞,襯托著樹葉的綠黃,顯得整個天空五顏六色的,令人陶醉。可是,小木沒有心思欣賞,心中隻想著知了。
小木不肯放棄,就圍著樹轉悠,不停地抬頭看,尋找著知了的身影。找了半天,小木有些心煩,就使勁踹了一腳。
嘭。
隨著這一腳,有好多樹葉竟紛紛下落,跟下雨似的。小木抬起頭看著天空,感覺眼前全是知了外殼,有些茫然的張開嘴巴,眼睛了充滿了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