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陣神功初現神威 無常劍法何以應對(2 / 2)

“哈哈哈哈,我明白了,師父,您老人家,在天之靈可以瞑目了,徒兒今日終於體會出了神功之精髓。”

形孤看後,更加迷茫,他不知英東究竟頓悟了什麼,一番對天感慨之後,二弟朝西麵的丁家堡方向跪了下來,連磕三個響頭。

這一連串的奇怪舉動,更是引得觀眾嘖嘖不解。

原來,武侯門之《武侯秘典》,第一章中的武功,譬如:九轉鴛鴦腿、武侯拳法等,均是身法、招式的基礎功夫。當然練的純熟了,也可縱橫一方。但更重要的是,這第一章的武功,是第二章《風後八陣神功》的基礎。可第二章中的功夫,皆以修習內功為前提,若常規修習,應在第一章的功夫完全掌握之後,積蓄了足夠的內力,進而打通十二經脈,最後再練神功,直至大成。可謂是循序漸進,一環接著一環。這也是丁漢丞囑咐英東,在四十歲後學習的原因。

當然,書中也記載了其速成之法,便是以“臥龍朱砂”與“天山龍齒”相佐,則可快速打通“十二經脈”。費英東在得到了兩種神藥後,經脈疏通,便直接練習了第二章的《風後八陣神功》。

可他有所不知,無論是苦練第一章的基礎功夫,還是修煉第二章的上乘武功,要想得其精髓,均要領悟武侯門的武學總綱。

英東因是短期練成神功,根基不牢。故沒有深刻體會“快、行、狠、準”四字要訣,才在比武初期,落於下風。可此時,他一朝頓悟,明白了要領的最後兩句:四者兼之古來鮮,還有隨心天外天。

先前英東發功,均為見招拆招,以“行”破招。以“快”出招。以“狠”拚招。以“準”精招。原來這四字要訣,切不可對號入座,拘於表麵。而是要根據實戰之形式,混元一體,互相配合、靈活運用。

他剛才破解龔自悠劍法時,並非“行”字訣不能克敵,而是此要訣,是為了引出對方的出招路數、運功法門。若要出手還擊,克敵製勝,非得改用其他要訣不可。所以“快”字訣一出,就把“行”字訣的妙處體現了出來,英東閃躲的方位,出手的勁力,在兩種要訣的配伍下,方才完美無比。

於是,在領悟了此番境界之後,風後八陣神功才有了這般驚天動地的威力。接著,為了嚐試“四字訣”渾然克敵,他又催內力,改使出九轉鴛鴦腿,果不其然,龔自悠已無抗衡之力。

龔自悠栽倒在地,直感疼痛難奈。身體的疼痛,他可以勉強承受,可令他最為接受不了的,是眼前落敗的局麵,明明在使出“人劍分離”之時,費英東已經黔驢技窮。為何白駒過隙之間,他竟能功力大增,且突增之步伐、氣勁、招式,遠遠的在自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