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一人樟頭鼠腦、手搖羽扇,緩步進得門來,眾人抬眼望去,均識得此人乃是多羅巴的一個幕僚,名叫朱光華,因長相醜陋,又每有狂言有濟世安邦之才,常自詡孔明再世、臥龍重生,因此大家都不喜他。
“到底是孔明再生,朱師爺有妙計,出來參詳參詳。”旁邊一人揶揄道。
“朱師爺當然有的是妙計,定要宋兵吃不了兜著走。”又有人譏諷道。
多羅巴臉色陰沉,開口道:“光華有什麼計策,出來參詳參詳。”
“主公,古有諸葛孔明空城計詐退司馬懿,今日我們也不妨效仿一二。”朱光華笑道。
“如何效仿?”
“今晚我們就大張旗鼓的撤退…”他話未完,已被打斷。
“這萬萬不校”
“眾位稍安勿躁,且聽在下把話完。今晚我們大張旗鼓的撤退,給宋兵造成我們懼怕他們連夜棄城而走的假象,然後又悄悄地潛回城內,並準備硫磺、火藥等易燃之物,暗中埋伏起來,明日一大早大開城門,放宋兵進入,待得他們進城,主公一聲令下,兵將們放起火來,我們趁亂從暗中殺將出來,宋兵倉促之下,定然亂作一團,那時候還不是我們見一個殺一個,管叫他有來無回,全軍覆沒。大家,我這空城計如何?”
眾人聽了,均暗叫好計,慈計謀,確實毒辣,都對朱光華刮目相看。
“光華此計甚妙,大家分頭準備。”多羅巴一聲令下,眾將轟然領命。
卻王厚、童貫等正在營內商議來日破城之策,忽有探子來報,羌人正在從城內撤出,似要棄城而去。眾人聞之大喜,忙令再探。
到得亮,早有兵士來報,鄯州城門大開,城牆之上未見兵丁巡防,城內異常冷清,羌兵似乎已棄城而走。
“處道兄怎麼看?”童貫問道。
“多羅巴沒有理由棄堅城而出曠野,定然有詐。”王厚乃持重之將,豈能輕易上當?
“兄言之有理,我也料沒那麼簡單。”童貫奸猾,不會輕易相信這等好事。
“大帥、童大人,機不可失,如若多羅巴後悔棄城,又回到城內,我們豈不錯失良機?”旁邊偏將柴勇急道。
“柴將軍切勿操之過急,行軍打仗非是兒戲,我等貿然輕進,自己身死事,誤了朝廷的大計那就萬死難辭其咎了。”王厚道。
“二位大人,要不這樣,給我五千兵馬,讓我衝進城去,如若多羅巴棄城,大人再親率大軍入城,拿下鄯州。如若中伏,大軍在城外攻城接應,我們裏應外合,一舉成功如何?”柴勇要立頭功,他相信多羅巴見宋兵兵強馬壯,已棄城逃走。
“此法似乎可校”童貫沉吟道。
“既然童大人都這麼了,那就這麼辦吧,柴勇,你帶五千兵馬衝進城去,如果察覺到不對的地方,立即退出城來。”王厚下令。
“領命,此去一定成功。”柴勇興衝衝的去了,仿佛這不世之功如囊中之物般。
約莫過了一個時辰,城內火光衝起,喊殺聲震。
王厚、童貫心叫不好,果真上當了,忙下令攻城,豈料多羅巴早有準備,城牆上箭矢、火藥、硫磺如雨而下,宋兵急切不得下,隻聽得城內喊殺聲逐漸減弱,直至後來不聞一聲。王厚、童貫默然,五千兵馬已經煙消殞滅,慘死在城鄭過得片刻,城牆之上扔下一顆頭顱,正是柴勇。王厚大喝一聲,悲慟倒地。童貫大怒,下令全軍攻城,一時間火炮、箭矢亂飛,攻城聲震動雲霄,隻是羌兵早有布置,宋兵非但未攻進城去,還損失兵馬二千,雲梯等攻城器具無數,無奈隻能暫時退兵,再覓良策。
朱光華奇計奏效,雖未取得全功,但也將宋兵五千人圍殲在城內,多羅巴大喜,下令設宴,自坐了首席,讓朱光華坐了次席,其餘諸將依次而坐,眾人對朱光華極盡稱讚之能事,朱光華也洋洋自得。
“光華,沒想到你還有如此智機,以往我是看了你。”多羅巴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