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通商的途徑,蘇之語第一反應就是絲綢之路。雖然離國沒有,但是她覺得完全可以搞一個。
但是說實話,蘇之語是一個理科生,對於絲綢之路這種事情,知識的儲備就僅僅停留在高中的曆史課本上麵,根本沒有什麼有效的建議。
能夠做到的,做有用的事情就是告訴錦酌絲綢之路這個模式,讓他好好地規劃一下。
想好蘇之語的記憶力不錯,能夠大概的記得地圖長什麼樣子。當她拿到離國的地圖的時候,有些詫異,這跟古代的中國有幾分的相像,說不定路線就可以直接用呢。
“從這裏,再到這裏,再到這裏。”蘇之語簡單的用筆畫了一下。
禦書房裏麵不僅僅是蘇之語和錦酌和錦墨,還有幾位商人,他們經常出去買賣貨物,對那邊的地形十分的了解。
蘇之語說了這件事之後,他們意識到,這些路線還真的相對來說比較好走,不過並不是有現成的路線的。
也就是說,絲綢之路可以在這裏重新建造出來,但是並不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就能建好的。因為有一部分的路線在沙漠上麵,那裏沒有補給點的話,會變得相當的麻煩。
很可能會一隊伍的商隊都直接埋沒在風沙之中。這對他們來說太危險了。
雖然說蘇之語畫的這些地方都是有綠洲的,也就是說水資源不會匱乏,但是在沙漠中,太陽的暴曬讓人十分的難以接受。
所以還需要逐漸的種樹綠化,漸漸地把綠洲擴大,把那些被太陽直射的路程縮小。
蘇之語知道這件事情很難做,但是並不是沒有可能性,一開始想要創建這條道路的話,一定會遇到十分多的問題。
還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大量的精力,大量的物力。不過,最後的受益也是想當的客觀的,因為貨物不僅僅是賣給特定的一國的人,而是鄰近的所有的國家,甚至可以賣到別的大陸上麵。
這樣的想法一開始,在錦酌看來,是完全不切實際的,但是沒想到,因為錦酌的一些調整,對路線,對怎麼建設的建議,這樣說出來之後,就變得十分正常,並且可以實施了。
因為有了這一件事情做,那些滯留在邊境周圍的人們有了新的盼頭,有事情做就是好事情,不會因為每日無聊,所以變得不知所措了。
那些商人十分的團結,已經開始在著手打通絲綢之路了。聽到了這條路的時候,他們一開始還真的覺得就是皇後娘娘的異想天開,但是看過係統的計劃之後,他們感受到了,這個計劃確實可行,所以還是要好好的利用才對。
離國的國力強盛同時國泰民安,離國的商人本身就處在一個十分和平的環境之中,這樣的環境讓離國的百姓都十分的放心。
但是現在來說,絲綢之路怎麼說都是一件大事,短時間內完成不了的事情。好在他們都很有幹勁兒,所以一鼓作氣,說不定能夠縮短建造的時間呢。
為了合理的利用資源,已經成立了專門負責絲綢之路的人,已經開始施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