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製度的設立(1 / 2)

就業率,這是許多二流甚至三流大學唯一能夠在簡曆上做文章的地方。

甚至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報考,許多考生一看。

哎,這學校好像還不錯,分數要求又不高,就業率還挺高。

幸幸苦苦讀個大學不就是為了畢業之後能夠更好的找個工作嗎?

然後半信半疑的就報考了這個學校。

好在李牧早有準備,他說道:“咱們渝市大學不是有專門的扶持學生創業計劃嗎?上麵提出了對於本校學生為企業創始人的企業可以破格在學校進行招聘,你看看我是否符合這個條件?”

李牧來之前仔細閱讀過本校的一些專項扶持政策書,恰巧上麵就有這麼一條,也是校方為了鼓勵學生實現自己的夢想,而特意開的一條後門。

對於這條政策的製定當初校領導還有著不小的分歧,支持方表示,積極推動有想法的當代學子進行創業,不但對學生自己事業以及人生方向有幫助,也對校方在社會的名譽度和口碑有提升。

比起某某大學今年的年終總結、我們學校今年有多少學生又進入了全球500強公司實習,工作。

而渝市大學卻可以這樣寫道,本校今年不但向全球500強企業輸送了多少人力資源,並且有多少學子在某某行業已經取得了相應的成就。

做為這項提議的發起者,黃副校長表示:“教育教育,以往我們看著和注重的更多教,教是什麼?”

“教是什麼,教是專業知識的培養,傳授。”

“而忽略了育的意義,育是什麼?”

“育是品德,心性的培養,這些不像專業知識,三言兩語就能夠說清的,我們需要給學生一些自主思考、獨立的一些創新精神,而不是像以往一樣養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做為國內的一批頂尖學府,如果我們都不對這些年輕人去加以引導,那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裏?”

“創業不是目的,是一種手段,培養學生獨立的思維和觀念才是我們的目標。”

來自理工學院的王院長卻提了反對意見,他說道:“現在的一些年輕人本來就好高騖遠,這點看不上,那點也看不上,總的來說就是掙大錢沒能力,掙小錢看不起。現在隨著網絡的興起,各種心靈雞湯在網上鋪天蓋地的席卷而來,讓這些本就騷動不安的小心思更加活躍了。”

臨末他推了推自己眼眶都有些發白的眼鏡說道:“如果校方再宣布這條政策的話,那樣不是告訴他你們的想法是對的,這幫年輕人到時候豈不是要翻天。”

黃副校長卻針鋒相對的說道:“如果他們的想法是對的,那麼天翻一番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眼看兩人又掐起了,會議室的其他人沒了法子。

黃副校長和王院長算是教育界兩個流派的代表了,黃副校長是華夏第一批實驗學校的執行者和受益者,是90年代渝市第一批實驗學校的實行人,職務也是從當初的年紀主任升到了今天大學副校長,對於改革的事情一直持開放態度。

而王院長則屬於老一派教育人了,他一直覺得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情,不能越級,比如再學校的就把心思老老實實的放在學習上,創業賺錢那是工作之後該幹的事情,而現在既然在學校,就得老老實實的收起其它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