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軟的純銀棒在淩聞霄的手上,就好像是橡皮泥一般,任意被搓捏成他想要的形狀。
淩聞霄沒有借助任何的工具,將被捏成合適粗細的銀線,一點一點往玉板上雕琢出來的凹槽裏填塞。
不得不說,大力出奇跡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這項工作如果給首飾匠人來做,想要達到純銀和凹槽緊密貼合,還不能超出凹槽外麵的要求,即便借助各種合用的工具,也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做到的事情。
可這個活兒在淩聞霄手中,就好像是用手指為筆,以銀線為墨,以玉板陣基為紙,順暢無比又快速非常地勾勒出了一幅精致美妙的……鬼畫符。
一個小時之後,淩聞霄看著已經完工的成品,頓時就被那美妙的作品給震撼到了。
原本在電腦上看《輿造》上的插圖,那黑色且扭曲的線條,怎麼看怎麼像是一團亂麻。
可用銀線勾勒出來之後,這幅陣圖卻怎麼看怎麼玄妙,就好像銀河旋轉,又像是宇宙微縮,看一眼就能牢牢吸引住人的心神。
至此,靜心陣的陣基便算是完成了,接下來,便是處理檀木。
按照《輿造》中所述,檀木的處理方法有很多種,便是隨便一些也無所謂。
因為在整個陣法之中,檀木這部分的功用,就好像供水係統中的儲水箱,隻要能保證其中的“水”,也即是能讓人安寧下來的“物質”順利通過陣基散發出來,那麼“水箱”的形狀、位置其實都是無關緊要的。
不過,可以用和好用是兩個概念。
我們依舊還是拿供水係統來舉例,水箱的形狀和安裝方位雖然沒有特定的要求,但為了達到最大的水壓,最快的出水效率,對水箱的各項參數還是有要求的。
而《輿造》中,也對靜心陣中的檀木放置方法,提出了兩種最優的,能讓效果達到最大化的設計。
一種就是盡量用整塊的檀木,將已完成的陣基放置在檀木正中央,這設計的陣法結構,不會造成什麼浪費。
不過這樣一來,對檀木本身的要求就很苛刻了。因為檀木的生長周期很長,長到半米直徑需要上百年時間,而且十檀九空,想要找到合用的材料很困難。
古時候還好說,別說是白檀,就是合用的紫檀,深山老林裏麵也能找到不少。
可隨著人們對檀木的追崇,隨著人類的活動範圍擴大以及砍伐效率的提高,大肆砍伐了百多年之後,能達到陣法要求的檀木,哪怕是相對廉價的白檀木也可遇不可求。
另外一種最高效利用檀木的方法則是拚接法,按照類似八卦的方位將特定尺寸的檀木拚接起來,然後再利用特殊的方法,將其和陣基勾連。
這種方法對材料倒是沒有什麼要求,但對陣法布置者的要求卻非常高。
因為多了將檀木和陣基勾連的這個步驟,想要完成這個步驟,布置者必須掌握一種特殊的禦器法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