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知道這世界多半來自於自己前世接觸過的幻想題材作品,但潘龍想了好久,也想不出來它究竟來自哪裏。
穿越到這個世界十六年,前世的大事他倒是還記得,但諸如自己玩過什麼遊戲,以及那些遊戲有什麼內容,他哪裏可能樣樣記得?
畢竟他既不是傳說中能夠二十四史倒背如流的自帶外掛的“曆史愛好者”,又不是傳說中工農礦商軍民醫教全方位精通的“普通大學生”,對於此刻所處的這個世界,他隻是莫名覺得眼熟而已。
他目前隻能確定這又是一個劍與魔法的奇幻世界,而且應該是歐美風格的——看人物的相貌和習慣就知道了。
歐美風格和亞洲風格有很大的區別,尤其是人物的形象。一邊追求立體感,對於陰影和暗色調的使用爐火純青,標榜“即使是幻想,也要畫得跟真實一樣”;另一邊追求強烈的表現力,在乎的是讓觀眾第一眼就抓住自己要表達的重點,對於真實感則不那麼看重。
表現在人物形象上,最明顯的就是“美型”的程度。“劍與悲歌”的世界就算是個尋常的小村子,裏麵也幾乎人人都五官端正,乃至於俊男美女屢見不鮮。而這個世界,光是他看到的三個人……也不能說不好看,但絕對不屬於俊男美女的那個風格。
比方說那位給他最強烈印象的老人,看起來絕對談不上漂亮,但卻有一種“人老了就該長這樣”的感覺,除了歐式相貌之外,那種現實感,是上次絕對沒有的。
而這個話很多的小姑娘,也是那種隨處可見的活潑少女的感覺,絕對沒有“劍與悲歌”裏麵的莉莉娜那種無論相貌還是身材,都直擊男人好球區,就差在身上貼一張標簽,寫上“媚宅”二字的感覺。
有了這個判斷,他就能夠把自己需要回憶和對照的範圍大大縮小。
另外,他還確定了一件事。
自己這三位臨時的同路人,遇到麻煩了,而且麻煩還很大。
最明顯的證據就是,他們聊了好一會兒,這三個人依然還沒有自報家門,連姓名都沒告訴他。
期間那個粉色短發的少女曾經說到“我們是……”,但卻立刻就被老者咳嗽一聲給打斷了,然後她就反應了過來,很生硬地轉移了話題,談起西邊那座城市——或者說要塞——的情況。
它被稱之為“保護燭光”,是這個世界最著名的知識的殿堂。裏麵收藏了大量珍貴的書籍,據說這世界上所有的知識,隻要是落於文字的,都能在這裏找到——如果在這裏找不到的話,那麼多半在別的地方也找不到。
這話應該是比較誇張的說法,但這個要塞作為知識之神教會的中樞,在整個大陸上都擁有巨大的影響力,甚至於,如果稱其為“知識的聖地”,大概也沒什麼問題。
他們三個人應該在其中生活了多年,對它非常熟悉,少女講起這座城堡裏麵的典故,可謂信手拈來。
但當潘龍某一次隨口提到“為什麼離開”的時候,少女也顯得有些茫然。她轉頭看著老人,希望從老人那裏得到解答。
老人沉默不語,嘴抿得緊緊的,眼神沉重而憂慮。
潘龍看得出來,他心裏滿是擔憂。
這讓潘龍有些疑惑,這位老人雖然沉默寡言,但他的氣質和眼神,都說明了他是個有故事的人。而“有故事”往往就意味著“有實力”,一個有故事的老人,怎麼會如此畏懼?
難道說,又是和“劍與悲歌”一樣,一開場就麵對中後期的強敵,隻能逃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