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世界曾經有佛門高人,將世間芸芸眾生分為三類。
無知、有情、邪魔。
諸如山間草木,或者是螻蟻蚊蟲之類,隻有生命的本能,沒有足以思考的智慧。無知無識、無善無惡,甚至連生與死都意識不到。這樣的生靈,被稱之為“無知”。
無知之上,自然就是“有知”。
“有知”卻又分為兩大類,一類能夠明白自身的存在,懂得趨利避害,能分愛憎,這樣的生靈就是“有情”;另一類雖然也有智慧,但智慧卻被本身的貪惡壓倒,沉溺於掠奪和捕食,隻知破壞不懂創造,就被稱之為“邪魔”。
妖怪大多就是邪魔之屬,隻要好吃,隻要吃了能得到好處,就算明知道有毒,它們也一樣會忍不住去吃——北地人獵妖的時候,就常常使用一些很明顯的毒餌,那種一看就知道很糟糕的東西裏麵藏著對邪魔有益的材料,隻要是邪魔,看到了就會忍不住吃,百試百靈。
至於那種能夠克製自己貪婪本性的妖怪,就已經不是邪魔,而是可以交流的有情眾生。大家或許有矛盾,甚至於經常會打個你死我活,但隻要條件合適,完全能夠彼此妥協,相安無事。
那些蜂擁而至分食烏水大王屍體的小妖怪,就屬於邪魔之類。
它們真的不知道烏水大王的屍體是有毒的?未必。
但對妖怪來說,吞噬別的妖怪能夠有效幫助它們變得更加強大。那些有智慧的妖怪能夠明白這隻是幻覺——在強大之前,它們就已經被毒死了。但沒有智慧,或者智慧敵不過本能的妖怪則不行,它們抵抗不住“變強”的誘惑。
所以它們就都死了。
其實吞噬毒物也不一定會死,妖怪裏麵,偶爾也會出現吃了劇毒產生變異,不僅沒死反而獲得了毒性的個體。
不過,至少這次沒有出現那樣的幸運兒。
小妖怪們死了一地,沒有哪怕一個幸免於難。
大約是因為小妖怪們都被烏水大王的屍骸吸引的緣故,潘龍接下來很長一段路都走得很太平,除了大風之外,沒有遇到任何的阻礙。
他又走了一段路,眼看著距離半邊山已經不遠,卻突然停下了腳步。
“出來吧。”他對著空無一物的道路大聲說,“身體和氣味都可以隱藏,但敵意是無法隱藏的。”
伴隨著一聲歎息,兩個人影出現在前麵不遠處的路上,攔住了他的去路。
這兩個人相貌有點相似,一個是虎背熊腰的黑發壯漢,一個是後背都有些佝僂的白發老人,看起來就像是父子倆的樣子。他們身上看不出獸類的痕跡,但隻站在那裏,就隱約有一股腥風傳來,顯然並非人類。
“化形妖王!”潘龍眯起眼睛,目光中閃過警惕之色。
對妖怪來說,能夠變化得完全沒有獸類痕跡,便被稱之為“化形”。
化形是一個重要的門檻,能跨過這道門檻的妖怪,實力會比之前有一個很大的提升,壽命也會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能夠領悟一些通過正常修煉無法獲得的神通法術。
所以有人說,妖怪的化形,就像是人類的返璞歸真,是極為重要的分水嶺。
能夠修煉有成返璞歸真的人,被稱之為真人、宗師,而能夠化形的妖怪,則被稱之為妖王、大聖。
眼前這兩個妖怪外表看起來毫無獸類痕跡,多半就是化形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