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原來如此(1 / 2)

二次拜訪明夷館之前,潘龍怎麼也沒想到,事情竟然會這樣峰回路轉。

他本以為自己可能會吃閉門羹,也可能最終打動了明夷先生,讓對方給自己分析了一番天下大勢。但就算是最好的猜測,他也隻猜測到這個地步而已。

什麼虎軀一震散發出王霸之氣,然後文臣武將紛紛納頭就拜……這是戲文裏麵的橋段,而且就算戲文也很少這麼簡單粗暴的。

但現在他才知道,很多時候,現實比戲文更荒謬。

東魯三賢竟然一直以儒門弟子自居,當他們發現自己也是儒門弟子之後,立刻就判斷出自己之所以能夠在短短的時間裏麵一飛衝天,必定是儒門隱世不出的前輩高手們全力培養的結果。

於是事情就順理成章了——潘龍出道,看看有沒有爭奪天下的機會。這意味著儒門準備結束上千年的蟄伏,再次走上曆史舞台,將曾經失去的榮譽、曾被踐踏的尊嚴,全都重新拾起來,堂堂正正走在陽光之下。

看到這種情況,作為一直隱藏著真實身份的儒門弟子(自稱),他們三個頓時心情澎湃激蕩,就連明夷先生這老成穩重的前輩,都忍不住說出“殺人放火”的話來。

在他們眼中,這已經不是一個有些迷惘的江湖晚輩來問詢天下大事,而是本門行走江湖的代表送來了“整裝待戰”的通知。

那還有什麼說的?幹就是了!

在他們心目中,儒門是正義的,而現在的大夏朝廷已經走向了邪惡。

以正義討伐邪惡,那不是順理成章的麼?

片刻之後,四人坐在書房裏麵,一邊喝酒,一邊討論接下來該怎麼做。

“我以為,這次諸趙的舉動,其實並非他們自己的意思,而是帝家反對變法的那一派,在煽動策劃。”明夷先生分析說,“諸趙雖然實力強大,但和帝家的關係有遠有近、有親有疏,這群人若是能夠聯合一致,自然可以反過來壓製帝家,可我們都知道,弱者之所以是弱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不團結。”

潘龍點頭,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

“諸趙當然也可能聯合一致,但絕對不應該現在就聯合一致。”嶽餘先生補充說,“他們要是真的聯合起來反對變法,那也應該是等到變法嚴重破壞他們利益的時候。”

“世人都是這樣,鞭子抽到頭上才知道疼。願意乖乖聽醫生的話,認真保養身體調理作息的,一千個裏麵也未必能找出一個來。”日知先生笑道,“總不能因為姓趙,他們就例外吧。”

潘龍也笑了:“那是當然!”

明夷先生又說:“讓諸趙聯合起來,反過來向帝家施壓……能做到這種事的,普天之下不過寥寥幾人罷了。”

他抬起左手,彎下一根手指:“首先是帝壬辰本人。”

“他不可能。”潘龍說,“無論變法是否成功,諸趙反對,都是在打擊他的權威。”

明夷先生點頭,繼續彎下第二根手指,說道:“然後是帝河東。”

“他可能性也不大。”潘龍說,“如果他要反對變法,有更加穩當、影響更小的辦法。”

明夷先生又點頭,再彎下第三根手指,說道:“再然後是帝家第一高手,護國武成王帝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