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男,三十一歲,祖籍金陵人士,續盛六年出生……
餘誌乾看著朱由校的資料,不由得歎了一口氣,這貨還真的是天生的木匠,十二歲的時候就可以自己改進農具,十六歲被州官舉薦來到工部當一小吏,至今已經有了十五年。
十五年裏,這貨發明了不少的東西,比如餘誌乾坐著的椅子,這玩意就是這個家夥給搞出來的,可以說,以這個家夥的功勞,不要當個工部尚書,至少說混個侍郎什麼的還是可以的。
但是這貨偏偏不愛當官,就喜歡瞎琢磨,呆不住,曾經升任六品官員,結果這貨研究一個東西半個月沒露麵,恰逢吏部考核,於是被一擼到底。
後來又被提拔起來,但是這貨死性不改,就喜歡和工匠混在一起亂琢磨,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慣了,沒有人在專門給他升官,反而不少人借著他的改革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巔峰。
朱由校跟在餘誌乾身後,還有其他九名工匠,說實話,小說裏一直說工匠的地位比較低,其實根本就是扯淡,這些工部的工匠,哪一個看起來像是窮人了?
工匠地位低?士農工商,工在第三位,相比於農民,工匠更有錢,因為他們有手藝,不說在工部這些吃朝廷俸祿的工匠,他們會有點額外的收入,一家三口可能會有不少的富裕。
除此之外,一些在民間的工匠,農忙時候種地,閑暇時候出去給人做個工,打把椅子,打個鐵,收入比農民砍柴什麼的要高的多。
而且出去給人做工,還是管飯的,林林總總,一個手藝人,基本上可以養活一大家還有結餘,所以說什麼工人吃不飽,穿不暖等等也許有,但絕對不是全部,餓不死手藝人這句話沒有任何毛病。
“殿下,我們去做什麼?”
“到了東宮就知道了!”
餘誌乾這邊腦海之中不斷的思考著,應該先刻什麼,好像古代有一本書叫做說文解字,上麵有大多數常見的字。
十多分鍾之後,回到東宮,餘誌乾帶著這群工匠來到前廳之中,沈萬三這個狗腿子也出現在了餘誌乾麵前,有些好奇的看著麵前這群工匠。
“萬三,讓人準備點木頭!”
“殿下,要什麼木?”
“先將能夠找到的都找到,對了在找幾本說文解字的書來!”
“是,殿下!”
這個時候,朱由校已經猜到了餘誌乾要做什麼,眉頭稍微皺了皺:“殿下,請問您是要準備雕印刷版嗎?”
所謂的印刷版,就是現在印刷術用版。
不過這玩意需要將一頁書都刻好,然後按照頁數進行印刷,這本書印完之後,這塊板子就差不多廢了,這群人完全就沒有想過,將這個板子上的字一個個的拆開,重新組排。
“嗯,和傳統的有些不一樣,是新型的!”
餘誌乾之前已經問過了,現在還沒有活字印刷出現,自己也算是掌握了核心技術,果然隻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夠賺錢。
“哦?”
朱由校看了看太子殿下,眼神之中寫滿了不信,作為一個木匠,朱由校覺得自己是成功的,他享受做出一件東西的成就感,朱由校覺得,就算讓他當皇帝,也沒有當木匠來的舒服。
作為一個專業的木匠,他不相信,太子殿下能夠改進印刷術,畢竟這玩意在他看來沒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已經算是什麼完美。
很快,沈萬三將一本落了灰的說文解字遞了過來:“殿下,就這一本了,我已經派人去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