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塵就當是曾經麵對教諭做過的答辯一般,把自己進獻的那套群蜂之術講解了一番。
這原本是學徒晉升工匠所用,也沒有什麼高深複雜的地方,真正高深複雜的是他的壓箱底絕活,因此小半刻功夫就講完了。
趙師匠聽完,不置可否道:“這好像是演機之法上的運用啊,於工匠而言,也稱得上是小巧了,深入挖掘下去,似乎大有潛力。”
嚴襄讚道:“師匠所言極是,這聽起來似乎是機械智能的範疇,李道兄可真是厲害!”
趙師匠笑了笑,道:“我們偃者能夠點化通靈,開啟造物靈智,那才是真正的大道。”
這是偃者道途主流的觀點,李塵這個世外之人簡直如同夜空中的螢蟲,那麼的鮮明出眾,又那麼的格格不入。
除非他有朝一日,能夠成為真正的強者大能,否則,他從前世地球所帶來的理念,注定了很難受到真正認可。
畢竟相比此世修真文明,前世的科技文明,隻不過是個嬰兒而已。
趙師匠又對李塵道:“我原本還想指點你一招半式來著,但於我而言,此道恰非所長,以你條件,想要據此繼續研究下去也非易事,隻能靠宗裏那些得到你秘法啟發的後來者們了。”
“你可知道,所有這些兌換所得的法門,都將被錄入本宗書閣,按照不同品級,類別,分別供應內門,外門?”
“漫漫曆史長河中,無數人從中得到啟發,道術有成,進而又將所得精髓編入《偃門全書》之中,化作世人所知的通用知識。”
“你不必自傲,也無需失落,偃門技藝,終究還是屬於我全體偃者,誰來發揚光大,不過是時運機遇的問題。”
李塵一時不知該說什麼才好,他總不能告訴趙師匠,自己其實私藏不少後手吧?
不過趙師匠這麼對李塵說,也是人之常情,因為按照常理推斷,他這般的散修,頂天也就是個晉升築基,磕磕絆絆,修成師匠造詣的資質,這已經算得上是萬千人中脫穎而出了。
以趙師匠此刻的身份地位,評價李塵也不需什麼客氣,相反,明著告訴他這些,還算得上是提點,讓他趁早把時間精力放在更加值得投注的地方。
趙師匠一時辨人難明,自然也不會認為,李塵擁有什麼大匠資質,甚至成就更高境界的可能。
李塵隻得略過此事,問道:“不知趙師匠鑽研的是哪一領域,學生是否有幸聆聽教誨?”
趙師匠道:“聆聽教誨就不必了,我也不是什麼高端大氣的人物,不過一垂暮老翁而已,年輕人你若有興致,坐下來看我演段傀儡戲,聽聽我新編的偃曲。”
李塵不明就裏,嚴襄卻應聲搬了張凳子過來,他也隻得坐下,看幾名嚴襄的師兄弟們飛快清空附近桌椅,在大室裏麵騰出個寬達數丈見方的場地。
又有人搬了幾個簡陋的木架子過來,李塵特意看了幾眼,發現那就是徹頭徹尾的普通木架,做成類似人體的大模樣,輔以球形關節,整個看起來,有點像是那種所謂的“火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