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天生我材必有用(1 / 2)

“什麼絕世天才,難不成你在棋山發現了什麼先天道體,修道種子?”

梅萱正好從外麵走了進來,聽到李塵的低語,不禁問道。

“並非如此。”李塵把那王鬥的情況告知。

梅萱不禁道:“這算什麼天才,充其量隻是有幾分聰明,適合參修陣道和你的符文之道而已。”

李塵道:“不然,古之民以身強力壯,耳聰目明為天才,因為身強力壯,耳聰目明者能搏殺野獸,追尋獵物,為部落獲得最多的食物。”

“彼時食物就是最重要的資糧,人之價值,也是體現在為部落作貢獻。”

“如若是體弱多病,甚至有所殘缺者,很可能剛生下來就溺斃了。”

“及至修真盛行,則是以靈根資質,道體悟性為天才,靈根資質低下者,隻能淪於底層。”

“這說明,不同境遇,條件之下,判斷天才與否的標誌也是截然不同的。”

李塵是真心如此認為,如若換在另外一環境,包括偃者始祖偃師,各位宗師級人物,大師級人物,都不算是修真問道的天才,隻能被法道,劍道等等占據主流地位的修真界埋沒。

古修真界,大能橫行,更加沒有他們這些人的空間。

但也正是因為隻有平均中下等的靈根資質,才能窮則思變,才有更大的興趣和動力把注意轉移到器道,轉移到陣道,符道,以及後來的偃道百工,機關之術上麵去。

偃道由此而興。

如若以偃道的標準來判斷,那些人篳路藍縷開創道途,何等之天才和偉大?

梅萱聽了,若有所思。

李塵道:“大道無定,誰也不能確定,哪一時哪一刻,什麼才能就起到了作用。”

“好比古時,誰知道剛生下來就被溺斃的殘缺嬰兒,將來是否能成為法道大能,偃道宗師,亦或者改變科學的巨匠?”

“不單覺得王鬥是天才,還覺得其他人也是天才,因為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絕大部分凡人和修士,總是擁有自己價值的,這就是我要供養那麼多凡人的原因所在。”

“龐大的基數,是誕生更多天才的土壤,充沛的資糧和時間,促人向上的機製亦如是。”

梅萱想了一下,覺得事實還真是如此。

如若這個王鬥一直都在棋山治下,尊奉偃道百工,煉製之術,根本就連成為學徒的資格都沒有。

他的一生,都將在凡人的庸碌平凡之中度過。

而在李塵推行修真凡俗化的大潮之下,意外被激發了數學和陣道上麵的天賦,能理解他的電子芯片,程序之道,就有極大的可能得到重用。

棋山的環境土壤和王鬥自己的努力也不可或缺。

棋山重商,發展經濟的氛圍很足,富庶起來之後,能興辦公學,傳道於世,這就導致了王鬥有條件學會文字和一些基本的算術原理,有機會發掘自己的天賦。

如若換在廣雲,巫民此前處在原始部落時代,並不足以培養和發掘這樣的才能。

梅萱問道:“那你是否要將他從那邊帶過來,悉心教導?”

李塵想了想,卻是否定道:“暫時還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