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嗎?沒聽說過這方圓千裏有山神呀。”李塵生出一絲疑惑,但還是神識傳音,叫了兩隻築基中後期的成妖前去處理。
隨後,他揮退舞女,獨自坐在後院思索起來。
“大乾朝以封神體係立國,山川河穀,峰嶽大澤盡有領主,多是修煉陰神者以香火托庇,這種法門雖然於參修大道無益,但卻的確實用,就好像我如今所修的畸變法身具現一般。”
“這似乎和此方地界的靈脈分布特征有關,整個正氣洲靈脈散落於大地,除卻邊疆苦寒之地,以及一些荒涼戈壁,沙漠,其他大多都有堪比東勝洲內次等福地的靈蘊程度,靈氣散溢於天地,人人皆可修煉。”
“也正因為如此,我才能在這附近挖出靈鐵,精金等物,都是大自然的饋贈。”
正氣洲的靈脈與東勝洲是有所不同的,造就特殊風土人情。
曾幾何時,正氣洲全民皆修,被視作極其先進的文明形態,但也正是因為如此,人人都想著上進,享受,爭當人上之人,生產力反而下降,叛逆與戰亂隨之四起。
這給大乾王朝的統治帶來了極大困擾,直至後來,儒道大興,幫助皇權穩固統治,這才容納下了如今的人口體量。
至今大乾王朝直轄範圍之內,人口達近千億以計,繁華地區,方圓數萬裏有數億人不止,一些苦寒邊疆,深山老林卻幾乎無人,偌大的地界,其實當得起地廣人稀四字來形容。
為此,大乾王朝大封山河之神,製禦四方,其多為周邊地區山民所信仰,繁華地區則有城隍,陰司,彌補皇權統治的不足。
偃者們對大乾王朝的獨特政體和發展形態一度非常好奇,但深入研究之後,才發現這是切合他們實際的東西,未必能對偃道有所啟發。
別的不提,單隻混淆生死界限,追求死後封神,就與偃道精神極大相違,為了壓製民力所推行的愚民政策,也隻有大一統的王朝官府才能推行。
而且,偃道資糧和處境遠不如正氣洲,就是有心發展民力都力有未逮,幾經戰火破壞,還時常開倒車,要是再推行重視人文,輕視理工的儒道治理方式,那就徹底完了。
道途本身的特性和資糧分布的條件,決定了偃道的發展之路,因此李塵也隻是略作參考。
前去探查的妖修盡心盡力,隻過得小半刻功夫,就傳訊回來:“大王,這邊作怪的原來隻是個山野毛神,我們把它給抓回來了!”
不久之後,一陣妖風飄至平丘大王府,卻見兩名成妖從中走出,其中一名黑熊成精的彪形大漢手中抓著個幹瘦的老嫗,重重往地麵丟去。
“哎喲,大王饒命,饒命啊!”
老嫗一見胡澤,就知不妙,連忙跪下磕頭,求饒起來。
“我怎麼沒有見過你?”李塵好奇問道,他並沒有在胡澤的記憶之中查找到相關的人物。
老嫗道:“小妖是老槐成精,數十年前還未得化形啊!後來經曆雷火天劫,方才修成一絲陽性,又恰逢有獵人入山迷路,求助於我,意外踏上封神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