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青衫弟子聞言,不禁呆住了。
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羅晉突然說出這麼一番話。
他略帶幾分擔憂道:“你不會是在說胡話吧?”
羅晉搖搖頭,道:“不,我是認真的。”
青衫弟子道:“你為何會突然這麼想?”
羅晉道:“我覺得人最大的恐懼來源於未知,我們不了解此間的一切,對前程未來也沒有絲毫把握,才會陷入如此困境。”
“但如果我們知曉此事的前因後果,知曉一切根源和去處,就能理解李尊的想法,能夠判斷他所言是真心還是假意,不至於憑空猜忌。”
青衫弟子看了他許久,竟不知如何相勸才好,隻得道:“那隨你好了。”
羅晉言出而行,此後的一段時日,果然開始收集偃道資料,根據李塵所傳範本自學起來。
“他們竟然把諸多功法公開分享,隨意發行!”
讓羅晉首先感受到了衝擊的,並非造化大道的浩瀚和偃道的博大精深,而是偃者們絲毫不敝帚自珍,反而努力普及基礎教育的做法。
東勝洲內,偃道學徒所需的一切知識與教學資料,幾乎都是公開共享的,這在李塵出現之前就已經有所體現了。
李塵建立廣雲峰之內,更是效仿其他靈峰福地,把工匠級別的教育也普及化。
而後機械智能架構流行,各種低階智能愈發常見,偃界天羅網也隨之出現。
網絡化的思潮之下,類似前世地球的互聯網精神也是應運而生。
偃者們也並非不懂藏私,但在早期的《偃門全書》普及之下,普通知識早已沒有藏私的必要了,受限製的一直都是傳播渠道和接收效率。
而今,偃界天羅網的存在,極大革新了偃者道途的教育水平。
知識這東西,說珍貴那是極其珍貴,幾乎每一分知識都是前輩高人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探索而來。
但是前人探索這些,是為了開拓進取,而不是讓後人也重複探索老路的。
後人必然要站在前輩高人的肩膀之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才行。
所以,絕不能敝帚自珍,把知識當作藏家寶珍藏起來,秘不示人,而是要複製,分發,普及出去,帶來更大的收益。
這一理念,始終貫穿著偃道的始終。
雖然在外道的打壓之下,偃道百萬年來始終發展不興,但卻早已延伸了自身的領域和內涵,使得本道從最初隻會玩弄機關傀儡的小術,徹底轉化成為自然造化的大道。
隨後,羅晉才真正把注意力轉移到偃道知識本身。
偃道知識,實證與心證並行,講求的是一種知行合一的證道方法,然而在李塵和其他偃者這麼多年探索下來,數字化的虛擬現實建模已經開始流行。
這種技術的意義在於,能夠節省下非常之多的教育成本。
譬如,現實條件下,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見識不同的風土人情和事物,亦或者尋求各種靈材,礦物,都要受交通條件和自身的財力,體力的限製。
在近乎完全擬真的虛擬技術之下,偃道入門的各項實證,經曆,成本已經非常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