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黎耀邦的經濟頭腦,很是活躍,而他也是注重項目的可行性,才會主動投資旅遊業。
2002年,已經是國家的旅遊業蓬勃發展的一年,像顧鄉這樣有著天然獨厚的天理優勢的小鄉村,正成為城裏人減壓和玩樂的理想聖地。
顧鄉離市中心比較近,驅車隻要三個小時左右,而且環境自然優美,空氣清新,正是很多人短途旅遊的首選。
“我還沒有這筆開發費。不是我投資。是我們化工廠,也拓寬旅遊業務,我推薦了顧鄉。”黎耀邦笑著回答姚若塵,從她的眼睛裏可以看得出來,她對自己的這個提議,即興奮又難過。
興奮的是這個項目真的搞起來,相信顧鄉的百姓也會跟著富起來,以地方經濟帶動民間發展,是最有效的配備比。
“是嗎?那你們今天來,是要考察什麼呢?”姚若塵知道,黎耀邦所在的化工廠,是無數化工專業的技術生、本科生都擠破腦袋想進的地方,所以,它的實力,一定雄厚而堅定,所以,自己想知道,他們來此的目的,才可以全力配合。
“我們會留下住幾天,在周圍轉轉,找一下具體的工作範籌。”咳爺細心地回答姚若塵。
“如果這個項目簽下來的話,奶奶,若塵,我敢打包票,什麼化工廠,什麼飾品,你都不想幹,隻要留在顧鄉,就能成為最大的贏家。”咳爺也興奮地看著奶奶和姚若塵,向他產表達自己的想法。
——————
奶奶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加上怕劉曉蓉和咳爺的身體吃不消,所以大部分時間,是姚若塵陪著黎耀邦,考察所有的問題。
大年初三的時候,兩個人在滑雪場轉一圈後,還采訪了滑雪場的負責人。
當他們聽說滑雪場現在是賠錢的狀態時,姚若塵的心裏也是咯噔一樣,對未來的旅遊,失去了致富的希望。
可黎耀邦在山下閑置的木亭裏,卻找了了新的商機。
將滑雪場重新整修,並定期舉辦滑雪大賽,肯定能更多地的吸引到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
還有自主開辦的農家樂,也可以利用當地的特色,辦理符合市場和生活需要的鐵鍋燉,讓顧鄉以新的麵貌接待四海賓朋,笑納八方來客。
兩個人剛回到村口的時候,就遇到幾個沒事磕著瓜子、扯著閑話的幾個鄰家婦女,其中,有魏玲。
劉曉蓉雖然回到了顧鄉,卻一次沒有回到劉剛家,自然和魏玲也沒有任何說話的機會。
但魏玲何等精明,肯定在村鄰的口中,知道了劉曉蓉結婚,並找了一個經濟條件還不錯的男人,肯定讓魏玲又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所以,她一次到姚若塵和黎耀邦的影子,就是一副皮笑肉不笑的討好樣兒。
“若塵啊,上哪轉去了,這是,冷不冷?”魏玲對著姚若塵,從未有過的溫柔和關心,就連聲音,都讓人起雞皮疙瘩。
“不冷。”姚若塵本想不搭理魏玲,可又怕村鄰和黎耀邦覺得她沒有禮貌,隻得簡短地回答。
“瞧你這兒孩子,你一個土生土長的顧鄉人,也不說照顧一下遠道來的貴客,耀邦啊,凍壞了吧?給,舅媽給你們一隻小笨雞,趕緊回去燉上,又鮮又嫩,保證你吃完,暖暖和和。”魏玲從石桌上,拿起一隻早就備存的小笨雞,大言不慚地以舅媽的身份自居,將小笨雞遞給黎耀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