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日新月異,社會對各類技術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很多中等職業學校,也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學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並開設了與專業相關的各類培訓和實戰演練,化校也開始了大規模引進多樣化的課堂教學,並與周邊的協作單位展開了駐地實習等活動。
而很多中等職業技術培訓學校,也響應國家號召,將淺顯的技術教學加深到了更深的層次,並開展大專聯讀的老核政策,隻要成績優異,可以就地再讀三年,等畢業時的第一學曆就是大專。
這對於姚若塵和韓笑天等人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
姚若塵本身就是經濟問題,自主放棄了高中學業,而委屈到了中專學校,對於此次學校的重大改革,她自是情願拚盡力氣,讓自己的知識麵和學曆處於更高的台階,況且,她有了地攤生意,奶奶也靠自己燉魚的手藝,另多了一份收入,他們祖孫倆的生活費和學費,都不再是難事,所以姚若塵沒有和奶奶商量,就自顧報考了續讀三年的大專學習。
韓笑天對於學曆和技術,並不需要太高的要求,也沒有太強烈的意願,可他不想和姚若塵分開,誓要守在一起,所以在姚若塵和他商量是否連讀的時候,他不僅舉雙手讚成,自己也填了報名表。
至於騰傑和張照海,也是在家長的鼓勵和支持下,填了報名表。
丁健和袁袁,卻因為家庭原因,堅持畢業分配,用丁健自己的話說,自己已經被書和試卷折磨了十幾年,他必須求一個解放,才能翻身把歌唱。
方歆藝,也因為家庭關係,準備畢業後,就投奔到南方工作的姐姐身邊,一來姐倆有個照應,二來,大城市的發展機會多,說不定打拚幾年,可以為自己謀一個好前程,找一個好男人就嫁了!
——————
隻是,所有同學都各忙自己的就業和升學問題的時候,卻沒有人發現,曾經風光無限的上上屆學生會主席盛楠卻悄無聲息地回到了濱城,回到了化校。
盛楠,是一個出身農村的純粹的土生土長的農民的兒子,可他自小喪父,母親又是體弱多病,家庭條件極為拮據,從他有記憶開始,就是撿姐姐穿剩的衣服,用別人家的孩子不要的爛鉛筆頭,而吃的,更是媽媽和姐姐在當地的砂廠當力工所賺的一點口糧錢。
所以,盛楠從小就很自力,很自強,同時,也很自卑,從小到大,他的骨子裏,隻有發財、出人頭地這兩種概念,特別是在病逝後,他靠著姐姐繳納生活費和學費,更是覺得自己的卑微和無能為力。
所以,他拚命的學習,處事更是細致圓滑,小心冀冀。
可畢竟是一個熱血少年,他對女生也有愛慕和渴望。
可每一次,他對女孩子掏心掏肺地好的時候,總是因為窮,因為沒有浪漫的花前月下和禮物,而遭到無情的拒絕,次數多了,日子長了,他的感情也淡了,同時,更恨自己的窮,更怨女生的膚淺,他和女生的相處,也變得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很多時候,他會為了從女生身上拿到錢的資助或是某種好處,而不顧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隻迎合女生的口味調整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