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興皇宮議事殿,金碧輝煌的大殿內,當今天子翌慶帝坐在高高的龍椅上,與下方站立的滿朝官員上議國議事,例行著每日一早朝。
“寇國舅的提議由二皇兒出使北夷,不知其他愛卿意下如何?”
幾日前,北夷國皇帝駕崩,太子軒轅赫尓上位在即,特邀王朝派遣皇室成員出席他的登基大典,並表達了希望能與王朝結盟,兩國修好,停止戰亂。
北夷國地處翌興王朝北部,領土不大,富裕不足,繁榮不盛,是一個主要以遊牧、狩獵為主的國家。可能由於長期狩獵、策馬狂奔的緣故,北夷國的百姓雖不比王朝富足,卻不論男女個個驍勇善戰,騎術了得,要打起仗來,不是王朝內許多文人百姓可以比之的。
近幾十年來,北夷和王朝關係越鬧越僵,兩國邊界的衝突不斷,戰火時不時打響,令朝廷很是頭疼,如若能借由這次的北夷國的新帝登基,改善兩國關係,共修同盟,絕對是件舉國上下的樂事。而派遣出使的使者,則至關重要。
“臣建議由三皇子出使。”左丞相元孝孺答。
皇室成員,出席別國國君登基大典不是兒戲,非普通皇室貴胄可行,身份必須至高,能全權的代表皇室乃至整個翌興王朝。能達到此條件者,王朝內扣除當今聖上,在無太子的情況下,就隻有兩位皇子了。
“三皇子處事冷靜沉著,做事遠見卓識,臣認為乃出使北夷的上上人選。”
“元丞相此言差矣,論輩分論資曆,二皇子都要比三皇子高出許多,且王朝曆來遵循長幼有序,由二皇子出使怎麼都三皇子要合適得多。”寇國舅寇雲海反駁。
“國舅爺,出使北夷事關重大,我們選的該是才智不是年齡。”
“元孝儒你不要含沙射影的詆毀二皇子。”
“元某怎敢,寇國舅不要把自己的認知強加到元某身上。”
“元孝儒,你敢說你建議由三皇子出使不是偏親?”元孝儒乃已故元氏貴妃的兄長,三皇子的舅舅。
“寇國舅不也是。”元孝儒也不否認,淡淡的反問。
他是三皇子的舅舅,寇國舅是二皇子的舅舅。朝堂之上,他們兩人領頭的兩股勢力,分庭抗衡。
“行了,都給我閉嘴。”翌慶帝任兩人吵了會,出聲製止:“兩位愛卿說的各有道理,朕會細細考量在做決定,眾卿家還有沒有要上奏的?”
“啟稟聖上。”兵部尚書跨前一步:“昨日雲榮峽穀突然響起劇烈的爆炸聲,微臣派人前往查看,發現峽穀中有處人為造成的斷裂,最為令臣震驚的是炸裂處屍橫遍野,被炸得分不清樣貌,且,”
“說下去。”
“且經過微臣的查證,爆炸的時候剛好是淩小王爺進入峽穀之時。”
“淩小王爺?淩恒遠的兒子?”翌慶帝震驚。
帝震驚,文武百官皆同一震。為淩恒遠三字帶來的震懾力一震。
“是的。微臣派人向雲榮峽穀外的村莊打探,從村民的描述和時辰推斷,斷定了爆炸時淩小王爺的確身在雲榮峽穀,同行的還有拜劍山莊的莊主邱楚凡,慶封城內的一名捕快和一名隨行丫環。”
“朕對不起恒遠啊!”龍椅上的翌慶帝深深的一歎:“若不是朕宣人上京,他就不會平白無故的失去了兒子。”
“望聖上節哀!”不忍見帝入出如此傷感與自責,滿朝官員齊聲跪下。
“次乃朕之過。”翌慶帝忽地站了起來:“傳朕旨意,一定要查出爆炸緣由,如果是有人存心毒害,朕定不饒恕!”
“父皇,兒臣請令探查。”
“父皇,兒臣亦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