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北夷之行(一)(1 / 1)

“準備下,該是動身前往北夷的時候了。”

龍天昊起身離開時,對她叮囑到。

是啊,距二皇子出使北夷已過了數月,亦該有消息傳回來了。對著禦花園內滿目的荷花池,淩雲若長長的歎了口氣,這場戰役終於要打響了。

翌興王朝皇子企圖刺殺北夷新君!這日,一則由邊境傳回來的消息震驚了朝野內外。據報,代王朝出使北夷國的二皇子龍天煜,竟然勾結北夷國內的亂黨,在新君的登基大典上裏應外合,意圖刺殺新上任的國君軒轅赫爾,致使其重傷,至今仍昏迷不醒。

謀害國主,罪犯滔天。縱是它國來使皇子,捉之殺之亦是無可厚非之事。隻是,此事牽連之大直係兩國百姓安危,這一舉動,是皇子的本意或是王朝的授意?如果乃王朝的意思,那是否代表著是翌興王朝準備攻打北夷國的前奏?

暫代國君之職的北夷王爺,下令先行將主犯龍天煜押入天牢,遂傳書要求翌興王朝的皇帝給予說法及交代,如若不然,他們必於一個月後公開處斬王朝皇子以泄民恨,並讓兩國兵戎相見。

大殿上,國舅寇雲海言辭鑿鑿的申辯:“臣敢用項上人頭擔保,二皇子一向宅心仁厚,以百姓為重,絕對不會做出此等魯莽,陷聖上以不義,陷王朝以危殆之事。”

“破壞兩國關係,無故挑起戰端,是國舅的一顆人頭可以擔當得起的嗎,若是可以,別說一顆,就是你全府的人頭朕都會毫不猶豫的摘了去。”

翌慶帝震怒的咆哮令寇國舅腿腳一軟,重跪在地:“臣…臣隻是想其中會不會有什麼誤會,無緣無故的,二皇子怎麼可能會刺殺北夷國的君主,何況,此去前去是代表著我朝對鄰國的和平與友好,關乎社稷安危,二皇子不至於那麼沒有分寸……。”

犯事者是他外甥,是他全族掌權的希望,就算搭上他的性命也得將人就回:“臣的人頭是微不足道,但臣唯恐此事並非表麵所看,當中可能有誤會,也有可能是北夷作假想逼王朝低頭讓步的奸計,且二皇子畢竟是我翌興王朝堂堂皇子,在別國被當眾處斬,試問我王朝顏麵何存。”

“誤會!朕也希望是誤會。可是光天化日之下,萬人雲集的登基大典之上,數萬雙眼睛的注視之中,這還能有誤會嗎?北夷的君臣、百姓,甚至是我王朝的使節全都目睹了行刺的經過,這還能有假嗎?”

翌慶帝龍顏威怒,大掌拍案而起,群臣皆跪。

“昊兒,你如何看?”施目周旋全殿,龍眸落在了三皇子龍天昊的身上。

“父皇,兒臣認為國舅所言不無道理。”

“站起回話。”

“是。”被點名的三皇子獨立於眾微揖首:“父皇,二皇兄平日處事許是比較衝動,不計較後果,但也不至於糊塗莽撞到去行刺一國君主,為兩國帶來爭亂……。”麵上端著凝肅,嘴裏吐著鄭重,頂著自己都唾棄的虛偽,龍天昊完美的扮演著一個好兒子好弟弟的角色,替他的兄長洗脫罪名,替他的父親分憂解難。

“雖有眼見為實一說,可事情始終是發生在千裏之外的國度,事發的過程起因我們一概不知,或許有我們不知道的內幕,或許事件被聲張擴大,就這樣定二皇兄的罪未免有些草率了點。還有一點國舅說的沒錯,如果就這樣不分青紅皂白的讓北夷處斬二皇兄,確實有傷我王朝泱泱大國的顏麵。”

“你有何建議?”

“兒臣願親自前往北夷一探究竟。”

由三皇子親自有一趟北夷,一來表示出了王朝對北夷的誠意,二來可以了解事件的原委,如若不顧及到現下兩國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關係,不顧及到皇子此行的安危,是再好不過的選者了。

群臣雖有反對,翌慶帝雖有顧慮,但在龍天昊的堅持與淩雲若的勸慰下,終是應予了請求,並頒下聖旨,命令三皇子全權負責二皇子刺殺北夷國君主一事,竭盡全力把二皇子帶回王朝,但倘若……。

在群臣的共睹下,明黃的聖旨赫然列明,倘若二皇子一案屬實,為了給北夷國一個交代,為了兩國百姓免受戰亂之苦, 為了翌興王朝的顏麵,特準隨行前去的禮部侍郎淩雲若行使欽差權利,以王朝的名義賜死二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