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 私心
雖然同為造反流輪回者,王建龍的政治理念卻與劉忠民、蕭紅雨截然不同。
簡單來說,王建龍是為了自己而造反。
王建龍初期造反是為了保命,而後繼續造反,則是為了借助流民席卷天下大勢擴張自己的勢力。當王建龍部流民叛軍壯大到一定程度,王建龍就開始積極謀求轉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戰略轉移到延州南部群山間種田發育。
王建龍不曾敵視門閥世家,也不願意絞盡腦汁敵視門閥世家。躲到延州南部後,王建龍開始盡己所能地主動緩和他與門閥世家的矛盾。亦是憑借嶽山派、神拳門、龍門派、萬佛寺等門閥江湖的支持,王建龍才能穩穩當當割據延州南部和成州。
但門閥江湖從來都不會無私奉獻,他們支持王建龍同時也向王建龍索要了大量特權。王建龍對成州和延州南部的控製,性質類似炐朝治下的京師和應京,最多一個政權處於上升期,另一個政權處於衰亡期。亦是因為王建龍始終缺乏專屬於自己的核心力量,他沒辦法驅使自私自利的門閥江湖,強行進攻背後同樣有門閥江湖支持的呂群星。
王建龍對門閥江湖又愛又恨,愛其底蘊深厚,恨其私心太重。
王建龍親眼見證賀路千對蕭紅雨和劉忠民的支持,又隱隱感覺賀路千對八名輪回者暫時沒有惡意,情不自禁泛起了引入外援打壓門閥江湖的小心思:“門主可曉得,嶽山派掌門袁真清和神拳門掌門桑興清敗退濟州之後,立即奔波各地,拚命搜羅傑出弟子?”
賀路千:“有所耳聞。”
空獄門情報部門曾經遞交過相關資料,說袁真清和桑興清天南海北折騰了兩三年,總共收了七名弟子。但或許培養弟子需要時間,或許七名弟子的天賦不盡人意,他們至今未能邁過10戰門檻。掛在神拳門門下的七名弟子,雖然不弱於昔年的嶽山小三俠,卻被賀路千的十名嫡傳弟子漸漸襯托成了庸才。
賀路千最弱的三弟子,年僅十八,卻已有15戰修為。
王建龍卻透露一條機密消息:“桑興清明麵收錄的七名弟子,隻是為了掩人耳目而已。袁真清和桑興清寄予希望的下一代核心,其實是詐死多年的單誌元長子單義信。”
賀路千疑惑:“單義信是誰?”
賀路千統禦濟州的班底是祁鎮北舊部,更曾有意把祁破奴捧為傀儡君主。即使賀路千懶得關心單誌元與祁鎮北的恩怨情仇,無數資料也不斷被動傳到賀路千耳中。
據賀路千所知,單誌元死前共遺留兩子,長子由正妻所生,名曰單忠君;次子由妾室所生,名曰單報國。卻是單誌元昔年奉命經略燕雲時,為了表示待鍾家忠心耿耿,他特意把忠君報國拆開,將兩個兒子分別改名為單忠君、單報國。
單誌元下獄治罪後,妻子按例當拘押詔獄,等候發落。但押解途中,長子單忠君驚懼染上風寒,突兀病死;次子單報國,則被單誌元舊部護送逃亡到安車骨境內的深山老林裏。
韓元吉就職銨國皇帝之後,或許為了籠絡燕鎮降兵,韓元吉鄭重其事為單誌元喊冤,誇讚單誌元忠君報國沒有丁點兒私心,他矯詔擅殺祁鎮北乃至因為祁鎮北隱然有割據自立之心。而後,韓元吉又從深山老林尋到單誌元的次子單報國,不僅當場授予七品散官,又賜婚把某位安車骨將領的女兒嫁給他。
單忠君已死,單報國效命銨國,哪來的單義信?
王建龍解釋說:“單義信就是單忠君。”
“單誌元妾室,昔年跟著單誌元赴任燕鎮,她發現形勢不妙,立即拜托單誌元舊部攜帶單報國逃亡安車骨;單誌元正妻則留在中原內陸,沒辦法像單報國那樣說逃就逃,隻能讓單忠君詐死金蟬脫殼。”
單誌元昔年是燕鎮名義統帥,許多門閥江湖都對他進行政治投資,嶽山派也不例外。單忠君詐死逃脫次日,嶽山派係俠客便於情於理,說服其他單誌元舊部把單忠君送到嶽山派。
單誌元舊部的心態類似祁鎮北舊部。祁鎮北舊部昔日覺得賀路千是新一代天下第一,理該不怕炐朝俠客追捕,遂把祁破奴送到空獄門尋求庇護。單忠君脫困那時候,天下第一名譽尚在嶽山派掌門袁真清手中,單誌元舊部遂條件反射地同意把單忠君送到嶽山派尋求庇護。
又因為單誌元舊部怨恨炐朝隆慶帝殘害忠良,不肯讓單忠君再用‘忠君’兩字為名,遂由袁真清引用門閥江湖推崇的義、信兩字,從此改名為單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