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寶十四年冬,範陽、平盧、河東三道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兵變。“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祿山十五萬鐵騎浩浩蕩蕩殺往京師。
天下太平已久,百姓久不知兵,叛軍一路勢如破竹,河北、河南無人能擋。
天寶十五年六月,安祿山大將崔乾祐攻破潼關,京師長安變得岌岌可危。
皇帝李隆基逃往蜀中,太子李亨在鹹陽馬嵬驛站跟李隆基分道揚鑣,李亨率人北上,他在靈武登基稱帝,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天帝”。從此,大唐王朝轟轟烈烈長達八年的平定“安史之亂”的大戰開始了。
安祿山建立了大燕帝國,不久就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謀殺,安慶緒稱帝後又被安祿山的大將史思明所殺,史思明接著稱帝,他也戲劇性的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所殺。
安祿山、史思明雖然都遭了報應,但他們掀起的戰亂差點毀滅了大唐王朝,原本民富國強的大唐從此民窮財盡。在大唐江山風雨飄搖之際,太上皇李隆基駕崩,太上皇諡號曰: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這位就是被稱為英明神武的唐玄宗。太上皇的喪事還未結束,緊接著皇帝李亨也駕崩了,於是全國又接著為皇帝舉哀,皇帝諡號曰: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大唐一年之內就死了兩個皇帝,一連串的國喪過後,唐肅宗的太子李豫登基,李豫命令他的長子雍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同時派譴大宦官劉清潭為外交使者出使回紇,希望能跟回紇重訂舊日盟約並向他們征兵討伐氣焰依然囂張的大燕皇帝史朝義。
劉清潭匆匆前往回紇汗庭,不料已被大燕皇帝史朝義捷足先登,史朝義也派譴使者引誘回紇的登裏可汗說:“大唐兩個皇帝都死了,現在中國沒有主人,成了一盤散沙,請可汗速來中原與朝義聯兵共收大唐的府庫。”登裏可汗一聽有橫財飛來,他立馬興衝衝地整兵出發。
大唐使者劉清潭還沒到回紇汗庭,登裏可汗就已經出發了。劉清潭在路上撞見了可汗,他出示新皇帝敕書,登裏可汗驚訝地問:“我聽說你們兩個皇帝都去世了,大唐已經沒有主人,這是哪裏來的敕書?”
劉清潭趕緊回答:“我們大唐先皇雖然離世,但是有當今聖上繼承大統。他就是過去的廣平王,當今聖上天生英武,貴國葉護當初還曾經與我們聖上並肩作戰,協助聖上收複東、西二京呢。”
登裏可汗冷冷地說:“我不管你們聖上英武不英武,我正打算跟史朝義一起去收唐家府庫。”
劉清潭大驚失色道:“可汗不要上了史朝義的當,回紇跟大唐一直是朋友,今天怎麼能幫著大唐的敵人對付大唐呢。”
登裏可汗不為所動,回紇兵馬先後經過大唐的三個城市,登裏可汗發現大唐西北邊疆防守薄弱,完全不堪一擊了。大唐的精兵原本集中於西北,安史之亂後,西北邊疆的精銳全部調往中原平叛,隻剩下一些老弱殘兵守邊。這些年吐番、黨項屢次出兵劫掠西北,大唐邊兵沒有能力抵擋,西北逐漸荒蕪。河西和隴右許多州、縣漸漸成為丘墟。登裏可汗走過三個蕭條寂寥完全沒有防範的城市,漸漸就瞧不起大唐了。他覺得史朝義說的大為有理,大唐既然已這麼不中用了,不趁機去大搶一回還等什麼呢。
因此,登裏可汗不但不聽劉清潭的勸告,反倒把劉清潭肆意折辱了一番,並且派人襲擊了安北都護府的糧倉。
劉清潭出使失敗,他趕緊派人回報皇帝:登裏可汗不願與大唐重修舊好。劉清潭還說:“回紇受了逆賊史朝義的誘惑,登裏可汗竟然派兵前來襲擊我們,回紇傾國出動,可汗親自統兵,足足有十萬人馬,浩浩蕩蕩的……皇上可得趕緊尋思對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