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龍城(2 / 2)

我們繼續往前走,倒是沒有再遇到屍體了,洞口處,是一片敞亮。

這是一個極其寬廣的空間,至於有多寬廣,大概有一個小鎮那麼大。一處平原,泥土的地麵,有些地方是石板鋪就的蜿蜒小道。

難以想象,在這地底深處,竟還有一個地下平原。

整個空間裏,到處都是昏黃的燈光,這應該是那種長明燈。

無數的長明燈將這裏照亮,前方五十米外,是一條奔湧的地下河流,看起來很深,至少有三五十米寬。

這像是護城河,因為河對岸,是一座人造城池。城池古風古色,和古時候的城池一樣。

我眯著眼努力觀瞧,看見城門有兩個契丹文,雖然我不認識,但估計應該寫的就是——龍城。

“這就到了?”

劉滿意不確定的呢喃了一聲。

胡小喬看了眼那城門上的契丹文字,驚喜的喊道:“龍城!”

“到了……”

“我們到了?”

“……”

大家都激動了起來,若不是不合時宜,早就歡呼了。

“能修建這種堪比秦始皇陵般大工程的勢力,絕對不是中國曆史上曇花一現的文明力量。”許開感歎道。

這肯定有非常強大的皇室的參與,才能調動這麼大的工程。

這個龍城,在世界曆史上都是有極大的考古價值的。

隨著我們一行人慢慢靠近,整座地下城的麵貌,漸漸清晰的進入了眾人的眼簾。

這是一座,風格略有些怪異的古城。

打眼一看,都能看得出,這建築多少有些漢古建築的風格,但又有明顯的少數名族特色在其中。

從外邊看,龍城整體就像是某種皇宮的縮小版,皇城、內城、外城,三重城垣輪廓分明,宮殿瓊樓此起彼伏,連綿不絕,宮殿巍峨如猛獸蟄伏,瓊樓玉瓦好看的妙不可言。

最重要的是,這古香古色的城中,竟然有不少的佛塔。

潔白如玉的牆粉,金燦燦的塔尖,不似漢風風格。

對契丹曆史有所了解的胡小喬一看,就斷定道:“這是契丹中後期的建築。

契丹族早先是遊牧民族,並不怎麼著重建立房屋。

後來建國壯大之後,也需要做麵子工程了,但是沒有能工巧匠來專門設計,便從其他民族那來學習。

所以,契丹族的建築就變得非常古怪了,模仿宋代的建築風格,修築樓房,但是卻會在其中加入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便是佛廟和佛塔。”

我們驚訝地看著胡小喬,沒想到,她除了懂一些古契丹的文字不說,竟然還了解契丹民族的一些曆史,看來這曆史學教授沒有白當。

她說的應該是正確的,這一切,都指向了,這個地下遺址,很可能就是契丹族,或者說是曆史上那輝煌燦爛的大遼帝國,修建在此地的一處不為人知的秘密基地。

很快,我們來到了護城河前。

河麵很寬,波濤洶湧。

不得不說,負責建城的人很有能力,即使是在地底深處,也不忘這護城河的作用。

卻是不知道這條地下河,是原先就有的,還是後來人工開鑿的。若是後者,那這簡直就讓人震驚了。

孔雀古河道地下深處,竟然還有地下河,這果然無愧於臥虎藏龍的地勢,如此複雜的地理結構,簡直聞所未聞。

護城河上,懸掛著一座吊橋。

這吊橋設計的也很有意思,放下來是橋,收上去就是外圍的城門。

很有些符合這種建築特色,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關術數!

我一腳踏上那放下來的吊橋上,腳下咯了一下,低頭一看,卻是一塊從頂壁上掉下來的水泥疙瘩。心中竟然湧現出了一絲傷感,這龍城,就快被永久掩埋了吧?

陳胖子過了河,站在龍城門口非常自信的說:“這個地下城很特殊,不是給死人住的,這八成就是皇帝城了。”

劉滿意接茬道:“這次我讚同,這應該是那契丹族的秘密皇城,不是墓穴,你看城門上,那不是有漢字麼?”

抬頭望去,果然就見‘龍城’那兩個契丹文字之下,寫著三排拳頭大小的字。離遠了看不見,站在下邊才能看到。

三排字,是三種不同的語言。

“這是契丹語,漢語,蒙古語。”胡小喬解釋道,“漢語的意思就是:寰宇第一城。三種不同的文字,象征著向天下宣告。而事實上,契丹當年認可的也隻有這三個勢力。遼第一,漢族第二,蒙古第三。”

“嘿,還遼第一,反了他了。”劉滿意嘟囔道。

不過,不管它是什麼城,它的秘密終將在我們麵前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