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動的語文課(1 / 3)

坐落在黃土高原上的吳起鎮,是洛河的源頭,也是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的落腳點。在這座古老而又安靜的小鎮上,人們生活簡單,民風純樸,並沒有多少引人注目的地方。據說當年紅軍到達吳起鎮時,這裏曾熱鬧過一陣子,但紅軍隊伍一離開,人們又過上了重複幾千年的平淡清苦日子。自那以後,小鎮上再沒有大人物光顧過這裏。

新中國成立後,吳起改為吳旗,也由鎮改為縣的建製。同全國各地一樣,吳起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跟隨整個國家的大形勢在不斷變化,也進行過無數次的革命和運動。伴隨著百業的複蘇和發展,教育事業迅速恢複,各行各業走向正規,人們開始正常勞動生產,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位於鎮北頭的吳起中學是全縣的最高學府,有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被分配到這個學校教書,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擔負起全校的教學骨幹業務。李昌慶是他們中的一員,他來自美麗的江南水鄉,老家就是錢塘江畔的蕭山。他被分配在語文組,並擔任組長職務,負責安排手下幾個教師的教學任務。

這年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語文組又分配來一名新老師,他叫周裏,剛從師範學校畢業。他年齡不大,卻顯得深沉穩重,長得濃眉大眼,一表人才,對同事們謙恭禮貌,非常尊重大家,看上去是一個很優秀的年輕人。

學生們兩天的報名時間很快過去,第三天全校要正式開始上課。周裏對李昌慶說:“李老師,你看,我是剛來的新手,什麼都不懂。以前雖然在學校實習過,但真正給學生上課的經驗一點兒也沒有,還希望得到你們這些富有經驗的同行的支持。今天我想聽你的課,同誌們都說你是咱們語文組的教學權威,我想向你學習學習。”

李昌慶說:“當然可以,你不必那麼客氣。不過今天是開學的第一節課,沒有什麼具體內容,我隻是準備給學生講講語言知識,明天才按課程表正式上新課。”

“這樣更好,李老師,這正是我想要學而課本上又找不到的知識,我一定要去。”

“那好吧,你去聽聽也好。”

李昌慶帶高一兩個重點班的語文課程,學生多是從全縣各鄉中學選拔出來的尖子生。他走進課堂,師生互相問好,學生都坐下後,他看見周裏已經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他看起來比其他學生大不了幾歲,就像是一個中學生那樣靜靜地坐在座位上,專心聽講,還不時在筆記本上做記錄。

講課開始,李昌慶說:“同學們,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我們學校學習。你們都知道,咱們這個班是重點班,每個同學都是從全縣選出來的優秀學生,希望大家在兩年的高中時間裏,取得更優異的學習成績,全班同學都能考上大學。我呢,先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本人名叫李昌慶。”

說著,他在黑板上寫上自己的名字,“你們叫我李老師也行,直呼其名叫李昌慶也行,我不會介意,因為我父親給我起的這個名字很好聽啊!接下來,我們開始上課。由於今天是我給同學們上的第一節語文課,我想撇開課本,重點給大家講一些語言基礎知識,以及今後如何更好地掌握這門學科的基本思路。”

他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幾行字:一、語言。語言文字的起源;語言的發展;語言的種類。二、漢語語言文字。中國語言種類;漢語言及文字;漢語的基本結構;如何學好漢語;精通漢語的重要意義。

李昌慶一口氣在黑板上寫完這些標題後,對大家說:“同學們,這就是我今天要講的全部內容。你們有興趣記下來也行,不想記的話,坐下來認真聽講也可以。我隻要求大家了解一下漢語言這門學科,頭腦中有個印象,或者有個基本概念就行,最好是對它感興趣。”

接著,他開始講解語言文字的由來、語言文字的發展和世界語言的主要種類。當講到第二個大問題漢語言文字時,他問道:“同學們,世界上講哪種語言的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