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嫁秭歸縣,農場顯身手(1 / 3)

離香溪渡口不遠的柑橘場熱鬧非凡,此時正值春曖花開的時節。

場長韓文祥正在檢驗柑橘場學員們的嫁接成活率。站在他麵前的是香溪周邊農村的學員,他們希望從事柑橘嫁接靠這一手藝發家致富。

貧困的山區縣因近鄰長江碼頭水運發達。這裏的人占據地利,男人們跑碼頭、開輪船,女人們則守著大片山場從事柑橘,水稻、茶葉、煙葉等農業生產。韓文祥是本地土生土長的老專家,13歲開始柑橘種植,直到五十歲仍不肯離開香溪渡。身為是農科所所長的他親自帶領香溪柑橘場的鄉鄰擴大種植,培育本地柑橘品牌。

此時學員們忐忑不安地等著韓場長宣布檢驗結果。“各位學員、社員經過三個月的培訓學習,你們將回到各自農場山地從事農業生產。縣農科所組織的培訓馬上出成果啦!大多數學員嫁接的成活率在60%到80%之間,唯有一位女學員讓我非常佩服,她嫁接的成活率達85%,這在我們中間是相當不錯的成績啊”。

這會兒,大家你望我,我望著你。人群中議論開來“還有這好的成績啊!80%的成活率已經很高了。”香溪除了人才啊,自然引起轟動.

“是啊,在咱老秭歸柑橘場頭一回聽到啊。”一同鄉說著。

“都說芽接成活率不高,這回居然出了人才哦!”

韓文祥示意大夥安靜:“大家不要爭啦!她是外來媳婦鄒林音!神農架來的姑娘從前從沒碰過柑橘苗,也不知道柑橘樹長什麼樣。但是人家有悟性,領會老師講的重點,一次成活率在85%。即使我這幹了大半輩子的老頭子也很難達到的啊!何況是一個新人。”他當即決定培養這個女學生,為農場後續發展獻計獻力。

人群中響起掌聲,大夥將驚羨的目光投向水手之家的鄒林音,鄒林音自信地接受眾人羨慕的眼光以及對她快速進入佳境的認同。你看那神農架來的鄒林音:身高1.67米,梳著長辮子,一身時髦的確良春裝,端莊大方。雖來自山裏並不是顯土氣之風。那雙藍眼睛不時轉動,顯示著她的不凡與聰慧。

“到底是接受新教育的人啊!我們這幫土包子趕不上哦。”說話的正是鄒林音的小姑,她是土生土長的香溪鎮人,打小和柑橘樹為友。嫁接成活率趕不上才來半年的嫂子。

“何來新教育?”眾人不解。哪個人沒有接受教育啊。

“我嫂子和我大哥結婚之前曾到武漢那邊學習過,但不是學嫁接”。

“ 哈哈哈!學習的不是嫁接。”眾人長笑不止。在他們看來學嫁接根本不是學來的。

韓文祥這才聽明白,趕忙問鄒林音。鄒林音如實相告,原來她代表神農架林區進省城接受蔬果病毒防治專項學習。學時半年,本打算回林區服務,因為愛上美麗的香溪渡口,於是就嫁到吳家山。

“不簡單啊!小鄒若是跟我們柑橘場一起嫁接,將來肯定是全國聞名的柑橘專家。說到柑橘病毒防治,我縣農科所從70年代開始探索研究至今拿這些病毒無診啊。”

“老師說得極有道理,害蟲可除病毒難防啊!它的潛伏期較長,不容易被發現。一旦暴發,大片柑橘果園成災難。“鄒林音如遇知音”我還以為那些培訓沒有用,沒準在這裏可以發揮作用。“

“不錯,好好幹!今後我們就是一家人,全柑橘場的人都是你的親人,”韓文祥悄悄問:“小鄒,願不願做我學生啊!”

“有韓老師這樣慈父般老師,是小鄒至上光榮。”

“別小看我一個土行家,帶出不少徒弟呢!連華中農學院那的做學問都有我的徒弟。不過我看好你這這個徒弟,將來不得了。”

“謝謝老師,今後我一定努力學習,報效柑橘場。”

從此鄒林音的名聲在香溪響起來,連公婆也對她刮目相看。至於她和水手吳永源的相識還令她多年難以忘卻。作為神農架農村傑出女青年參加省裏的學習,學成歸來的本可以分配到木魚鎮政府單位上班,因為船上的邂垢讓敢愛敢恨的她墜入愛河而嫁到香溪。

那年鄒林音完成在武漢的學習,乘輪船回神農架。香溪輪渡是她返回老家的唯一道路。懷著對家鄉的熱愛,她沒有跟同往的其他姐妹那樣迷戀省城的安逸和繁華,決心紮根林區為百姓服務。

客船簡陋,大夥都是坐在甲板上,隻有水手們才有單獨房間休息,從武漢到宜昌地區的秭歸香溪要坐一周的船。因為水路是唯一的交通方式,船不大,總共坐了一百來號人,有人嘔吐不止,雖然鄒林音頭一回坐船,因為身體條件好沒有什麼不適應,隻是她心急如焚期待早點回家。

連續幾天不靠岸,帶的幹糧吃完了。她有些焦踩不安地問來往的水手:“大哥,還有多久靠岸?”從沒出過遠門的她,這回攤上吃不到食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