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基地怎麼跑村裏來了?似乎看不出有啥特色啊。”麥蘇說。
楚天:“這裏麵大有學問,知道元朝名劇《竇娥冤》不?”
“當然知道。”
“竇娥冤的原型據說就發生在那村莊,麥南及時挖掘了這曆史典故,大張旗鼓做文章建了這基地,意在讓華夏判案的來這裏接受教育,不要發生冤假錯案。”
“哦,那都是咋警示的?”
“我去年來看過,其實很簡單,在那村整了間舊屋,然後說是竇娥故居,裏麵弄上竇娥冤的故事圖板,又弄了個解說員,就這麼成了,真是省錢又省力。”
“哈,這麼弄也可以?”麥蘇忍不住笑起來。
“對啊,要的是宣傳效果,實際效果倒無所謂,隻要這麼一做,業績就出來了,至於有沒有人看是其次。”
“服了,好一個警示基地。”麥蘇大笑。
“你再看前麵——”楚天指指路邊,“華夏地質博物館,這是真家夥。”
麥蘇來了興趣:“離這遠不?我們去看看?”
“不遠的。”楚天停下車對麥蘇說,“請麥董跟我來。”
麥蘇跟著楚天往馬路右側走,沿著一條路走了大約800米,在一處坡前停下。
“到啦。”楚天停下腳步。
“這就到了?”麥蘇疑惑地看看四周空曠的雪野,“這不啥也沒有嗎?”
楚天一指地下:“這就是地質博物館。”
麥蘇一屁股坐在雪地上大笑起來:“楚大廚,你這人真損,老捉弄我。”
楚天擺擺手:“可不要這麼說,我告訴你這是真家夥的,過來看著。”
楚天彎下腰把地上的雪撥開:“你看。”
麥蘇過來一看:“吖,紅砂土,紅地都發紫了。”
楚天站起來往前一指:“這一片長8公裏,寬700米,都是這樣的土,上麵寸草不生。”
麥蘇來了興趣:“這怎麼回事?說來聽聽。”
楚天說:“這是地震噴發出的岩溶,據記載,清初麥南發生了一次大地震,死難者無數,麥南成了座鬼城,唯一活下來的縣令也不堪災難刺激自縊身亡,這就是那次大地震噴出的岩漿,幾百年來一直沒人在意,大家隻知道這片紅土地很神奇,老鄉在上麵開荒播種,第二年都是顆粒無收,上麵寸草不生,都叫這裏是死地。
前些年,據說是米國人的衛星發現了這片地,派專家和華夏有關科研人員來這裏勘察,證實這裏是地質奇觀,是地下岩溶。於是麥南人以敏銳的眼光決定開發這塊地,做旅遊文章,讓死地變活地生錢,就搞了這個華夏地質博物館。”
“華夏地質博物館,這名字真氣派。”
“名字越高級越吸引人,現在都是這樣啊。”
“那叫宇宙地質博物館多好,到時外星人都來參觀,哈……”麥蘇笑得前仰後合,“這博物館咋啥動靜都沒有,就一塊牌子?”
“或許是沒錢搞吧,先豎塊牌子,一來對外宣傳,二來招商引資,要不麥董來投資?”
麥蘇忙擺擺手:“不敢不敢,目前我還沒發現這裏有啥大商機,等發現再說吧。”
他們回到車上繼續前行。
“大廚,麥南你怎麼這麼熟悉?”麥蘇說。
“我在麥州做旅遊這麼多年,和麥南是鄰居,當然很熟的。”楚天邊開車邊說。
“麥南的旅遊支點就是剛才那倆項目?”
“不,3大項目,還有一個在前麵不遠處。”
“額,那個是啥子項目?”
“馬陵古戰場遺址。”
“什麼?莫非是孫臏龐涓的那個馬陵之戰?”
“對頭。”楚天得意洋洋,“古代馬陵之戰的古戰場就在這裏。”
“到了沒?在哪裏?”
“楚天一指右前方:“呶,那邊就是。”
麥蘇順著楚天的視線看去,一座綿延的丘陵橫臥在雪野:“就是這裏?”
“對,是這裏。”楚天肯定地說,“你要不要過去視察下?”
麥蘇有了前兩次的教訓,連忙擺手:“不了,不看了,知道有這事就行了,馬陵之戰的遺址真在這?”
楚天:“其實這事我也不大清楚,因為這山叫馬陵山,前些年在山裏發現了一些古代的弓箭,於是大家都認定這就是馬陵之戰的遺址,於是就宣揚起來了,於是就……”
這回麥蘇笑不出來了:“麥南的這三大旅遊項目很有賣點啊,這麥南人可真有眼光,很遠見卓識。”
楚天:“上麵鼓勵發展旅遊,大家都絞盡腦汁挖掘旅遊資源,誰挖地充分,誰宣揚的力度大,誰的成績就大,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迫不得已而為之。這三大景點的遊客加起來一年估計得有幾千人,不過對外宣傳是20萬。”
麥蘇點點頭:“怪不得都說宣傳是生產力,看來這地兒確實很重視宣傳。”
楚天聽麥蘇話裏有話,也不想多說,專心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