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介紹道:“這是朕的淑妃……”雲桑格行禮,侍女翻譯道:“海島冰輪初轉騰,皓月乾坤分外明,廣寒清冷玉寒人,嫦娥無奈下凡塵……”
“嗬嗬,原來郡主也通詩詞?”我疑問道,很是明顯她好似不認識我們這些人似的,我記得清顏也會一些詩詞的。
“這是朕的熹妃……”聽見“熹妃”二字,雲桑格眉頭一簇,朝我看來,可是她眼神依舊顯得那麼的陌生,難道她真的不認識我?還是她根本就不是清顏呢?她朝我行禮,侍女翻譯道:“久聞熹妃娘娘大名,今兒一見三生有幸……”
我想著我冊封為熹妃不是幾個月而已,她這個遠在蒙古的郡主怎麼會知道呢?莫非這是在暗示我什麼?又聽她說了些什麼,侍女翻譯道:“大清四阿哥的額娘,果然不同凡響,年輕貌美……”這話不是在寒磣我嗎?既然年輕哪裏能有個弘曆怎麼大的兒子呢?
“奇怪,郡主既然想著要來我們大清,怎麼不會講漢語呢?”容貌雖然相似,行為舉止與談吐等等卻毫無相似之處,清顏是會講漢語的,而且還十分的流利?
雲桑格說了些什麼,侍女好似很為難不知道該如何翻譯,我猜想肯定不是什麼好話,隻聽見胤禛哈哈大笑道:“熹妃,你算是遇見對手了……你的伶牙俐齒在‘和妃’麵前也不得不甘拜下風啊……”
“和妃?”眾人疑慮……哼!一入宮便是妃?這在雍正一朝可真是從未有過的先例啊?即便如淑妃那般得寵的,初入宮也不過是貴人,身份再高貴也沒有一入宮就是妃的先例啊?
“郡王,你這個女兒,朕喜愛得很啊……你當真舍得留下嗎?”
“皇上喜歡,乃臣之福,整個科爾沁之福,謝皇上……”郡王與世子謝恩,雲桑格也謝恩,侍女翻譯道:“謝皇上隆恩……”就如此,後宮不僅僅多了一位姐妹,還多了一位與我平起平坐的妃子。
宴席散後,胤禛親自命人將雲桑格安排到了養心殿的後殿悅心堂安置,隨後與郡王、世子、眾親王、群臣到金鑾殿議事,皇後與我們這些後宮嬪妃便也一同散去。
皇後喚住我道:“熹妃,你知道剛剛那蒙古郡主說什麼惹得皇上如此歡喜嗎?”皇後扶著剪秋的手,慢慢悠悠地走著,我與淑妃以及其他妃子尾隨其後,皇後笑道:“她剛剛說,熹妃娘娘既然嫁給了滿洲人,怎麼聽不懂滿語呢?嗬嗬……”說到此處,皇後便笑道,笑得花枝亂顫,原來她剛剛一直說的都是滿語,我以為她講的蒙語呢?
“嗬嗬,皇後娘娘有所不知,因為先皇之時便提倡滿漢一家,臣妾以為學漢語與滿語都無關痛疼,何況臣妾阿瑪、額娘都是漢人,故此不會滿語也有的,不如皇後娘娘這般阿瑪是滿人,額娘是漢人,故此滿漢兩語雙全……”聽到此處皇後的笑意已經有所減少,我追加道:“不對,也不能如此說,要是如此的話,純元皇後的阿瑪額娘都是滿人,理應隻會講滿語啊……說來還是皇後娘娘博學……”
我恨不得直接都說她是妾室所生,她是見終於有人可以壓住我跟淑妃的氣焰了,故此如此高興啊?莫非想借著和妃來打壓我們不成?皇後停住了腳步,回頭朝我道:“熹妃,你言之有理,本宮的姐姐不僅僅會講漢語、滿語、蒙古語,還精通西洋語,可見這語言並非天生而是後天所學的,不過本宮著實好奇,按理說,這血液骨肉可是天生的,怎麼兩個漢人就偏偏生出了個滿人呢?鈕鈷祿?世蘭?”
我冷冷地盯著皇後逐漸遠去的背影,手緊緊地抓著百合的手,仿佛都要出汗了,皇後道:“熹妃,本宮近來身子不好,這忙著給和妃修葺宮殿的事兒便交給你了,你可千萬要給本宮辦得妥帖,不要讓本宮失望才好啊……”
眾人也隨著皇後一同離去,我孤零零地立在原地不知該如何是好,裕嬪走了過去,安撫地拍了拍我的手道:“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你若是還有所求,便不要計較這一時的榮辱興衰……”說完便也跟隨而去。
本是無意固寵的,如此不固寵也不能了,淑妃我不再畏懼她是因為我已經知道了她的弱點,可是這個“和妃”我可是一無所知的,何況,她到底是不是清顏呢?
“百合,你說……”
“容貌相似之人比比皆是,奴才見她的神情好似一點也不認識我們,也許真是人有所相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