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十年生死兩茫茫(1 / 2)

“皇兄,他說他心中有數……”怡親王見我如此,似乎也懂了惻隱之心,卻並沒有打算告訴我的意思?心中有數?胤禛的心中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數呢?為何不願意告訴他人呢?

“皇上心中有數?王爺心中可有數?若是皇上心中當真有數?那為何會因為和妃的離去而大病不起?如今已經一月有餘了,病情雖然沒有惡化?卻並不見好轉,王爺難道就不擔憂皇上的龍體嗎?王爺作為臣子,是不是該為聖上分憂?王爺作為弟弟,是否該為皇兄解難?本宮心有餘而力不足,無能為力,可是王爺似乎是力有餘而心不足,古人言,心病需要心藥醫,如今王爺明明知道藥引子在何處?為何不願意為本宮指一條明路,偏讓本宮去猜呢?”

怡親王見我如此迫切地想要知道,似乎動了惻隱之心,便輕輕地嗬了一口氣道:“這……小王也隻是知道一部分而已,而且並非是關於清顏姑娘或者是和妃娘娘,而是小王那已經辭世多年的四嫂——菀姐姐……”

(1) 巴豆孝子:典出《顏氏家訓名實篇》。近有大貴,以孝著聲,前後居喪,哀毀逾製,亦足以高於人矣。嚐以苫塊之中,以巴豆塗臉,遂使成瘡,表哭泣之過。“巴豆孝子”這個典故告訴我們,統治階級所表彰的那些忠臣孝子,實際上就是這一類不擇手段、沽名釣譽的貨色。

已然是深夜了,我深知夜深人靜的時候,與怡親王如此挑燈夜談是在有傷風化,但是卻又太想知道其中緣故,故此也拋開了這些世俗禮教,我隨著怡親王走上了鳳鳴軒的三樓,這兒是無人居住的,隻是擺放著許多書籍,也算是公主平時溫習功課的地方。

怡親王輕輕地離開了一道門,裏麵是扇形得拱門隔開的前庭與後房,外後小小的空間裏擺放著桌案,上頭攤開著文房四寶,桌案上的毛筆架上掛著大小不一的毛筆,側麵放置青花瓷的卷畫缸,裏頭放著許多卷好的畫兒。

屋子的四周也掛著許多攤開的山水畫,多半以四君子梅蘭菊竹為主,扇形拱門內則是書架,裏麵擺滿了書籍如同一個藏書閣一樣,不由覺得這個房間十分的雅致,公主看是活潑可愛,沒想到骨子裏也如此愛好舞文弄墨?這似乎與她的性格不符。

“這是小王的妹妹,八公主出閣前的書房……”八公主?聽聞康熙四十八年時就沒了,那時候我才剛剛嫁入皇家而已,從未見過,想起和兮的容顏與這麼精致典雅的書房,我似乎能夠在心中想象出來一個八公主的模型。

“娘娘請坐……”怡親王引我到屋內的暖榻上坐下,點了根紅燭過來,“皇兄數十年來都從未發泄過心中的苦悶,此番隻怕是完全的宣泄了,故此才會大病一場,若是娘娘能夠解開皇兄的心結,小王也感激不盡……”

心結?對於胤禛而言,那是一個“心結”,但是對於我而言,那不過是一個“謎團”而已,我隻是懷著好奇的心以及對清顏的懷念而想要去知道那些我不知道的事兒?

“娘娘也許知道,皇兄的心中一直住著一個已經亡故的女人,那是皇兄一生之中最愛的女人,一個誰也無法取代的女人,因為皇兄與她的故事實在是太感人了。感動天和地,感動了皇阿瑪與德妃,更感動了八哥、太子,感動了所有的人,可是偏偏這樣的有情人,在解除了一切阻礙在他們之間的障礙時,卻被死神攔在他們中間,造成了永久的離別……”

接著怡親王便給我講述一個我難以置信的故事,我心中的純元皇後好似再一次活生生地站立在我的眼前,講述著她與胤禛的故事。

康熙三十五年,烏拉那拉?柔則第一次來王府探視身懷六甲的妹妹烏拉那拉?宜修遇見了正是英俊冷冽的胤禛,於是就開始了一場愛情的追逐與智慧的博弈,柔則一個多麼溫柔而端莊的名字,可是看似十分柔弱的女子卻不是如她表麵的那般脆弱,她是一個堅強、獨立、知性、聰慧、善良、有著自己主張與思想的女子。

因為她的出現,給肅穆端莊的紫禁城帶來前所未有的新穎,她的勇敢與智慧讓高高在上的太子爺對她傾心,讓才華橫溢溫婉如玉的八阿哥對她情竇初開,更讓一國之君的皇上對她也是垂涎三分,甚至有意納入後宮。

但是她不慕容華,不愛榮華富貴,更不愛權勢,在這個無形的宮廷鬥爭之中委曲求全,四麵周旋,為保住自己,也為保住他心愛的男人。太子與胤禛為了她曾經幹戈相見,我不敢相信一向不敢違背皇命的他怎麼敢以下犯上與太子相爭?為了她,曾經胤禛跪倒在他的八弟麵前求他將這個女人讓給他?我也不敢相信,如此好麵子的他怎麼會對自己的弟弟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