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雲飛看了一眼孫東凱,微笑了下,接著說:“做人與用人的小學問是流於一般,把你來我往、點頭彎腰都視為可有可無,甚至隻是按照自己的性子去與人較勁,害怕會損失自己的利益,因此眼中隻有自己而無別人。
“前後對比,做人與用人的大小學問自然迥異有別的。至少有這樣兩個觀點,也是成大事的兩個根本:一是做人必須要做一個能贏得人心的人,二是用人必須要用自己信得過、有所長的人。根據成功學的原理,一個人一生不能做孤家寡人,必須要與周圍的各種人交往,從中觀察和學習各種技能,把自己變成一個頭腦清楚的人,把自己變成一個會辦事的人。
“看起來,做一個所謂明白的人和會辦事的人極其簡單,實則不然,因為有許多失敗者都在這方麵不及格。再者,所謂明白的人和會辦事的人一定要精通用人之道.充分把自己身邊的能人、強人利用起來,給他們一個大舞台,讓他們出大謀、獻妙策,把自己的成功基礎打結實。”
大家都點頭。
關雲飛似乎來了講話的興致,繼續說:“當然,做人與用人的大學問不是虛而不見的,而是體現在那些成大事者身體力行的過程中,鮮活而實在。在這方麵,許多帝王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曹操做人特別有一股韌勁。在關鍵時刻顯示出大氣派,這一點一般人很難匹敵。另外,曹操做人以謹慎著稱,善於眯起眼,發現周圍究竟存在哪些大大小小的變化,及時找到應對之策。簡言之,曹操做人有三重:重深算、重變通、重能人。
“李世民做人,始終把強字作為人生的根基,打天下顯豪氣,守天下顯霸氣,解決難題時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總是能夠打開一條通道。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李世民把做人當作一門大學問,在手下人身上下功夫、摸心思、聽意見、找對策,激發他們的聰明才智,讓自己的天下更穩固。一句話,李世民做人有三法:一以靜待動,二摸透人心,三給人位置。
“朱元璋用人以得勢為先,先讓手下人顯才智,然後再去挑選頂級人物,友善對待,細心照顧,給人溫暖。而他自己常坐在幕帳中,自己給自己上堂做人的大課,以此起到榜樣的作用。雍正用人,總是站在高處看問題,不做小打小鬧的事,不給別人補小灶,而是一出手,就行之有效,令人歎服。雍正用人心態極正,也容不得他人歪邪……
“可以看出,做人與用人的大學問是成大事之本,凡是欲在自己的人生中有所作為者,都不可不察其妙。俗話講響鼓不用重捶,聰明人不必多言,但願大家都能從我的話裏捕獲到自己的可用信息,爭取實現做人之巧,用人之絕八字訣。”
說完,關雲飛哈哈笑起來,看著我:“易總,你覺得我說的對不對?不對的地方你多批評指正!”
我說:“你說的貌似還是有些道理的,我比較讚同!”
關雲飛說:“那你就是滿意嘍?”
我點點頭:“嗯……還算滿意!”
關雲飛說:“好,你滿意我就放心了!”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
好不容易吃完了這頓飯,大家分頭各自散去。
聽說我和秋桐打車來的,關雲飛主動提出用他的車送我和秋桐。
“東凱,我送你的這二位大將回去,你不會多想什麼嗎?”關雲飛似乎喝得有些多,半開玩笑地看著孫東凱。
孫東凱嗬嗬笑了:“關部長這玩笑開的……嗬嗬,我都是你的兵,我怎麼會多想什麼呢?”
我不知道關雲飛為何要提出來讓我和秋桐搭他的車,似乎他是有意要在孫東凱麵前這麼做的。至於他是出於什麼深層次的動機,我想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