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節 姐妹餞行(1 / 2)

第二天一早,曾三夫人安氏就請了官媒張婆子一道去了陸府,張媒婆剛為曾家嫁了個女兒,便又接了曾家娶媳婦的生意,心中自是大喜。因六娘出嫁時,她得賞挺多,此次自然也是卯足了勁,要把這門親事給說成。

而陸夫人見一大早,不單是安氏親自來了,還帶上了官媒,覺得曾家這回算是給足了自家麵子,自然熱情的接待了安氏,因之前也算是溝通過了,事情便直奔主題,彼此客氣一翻,陸夫人就寫了陸四娘的生辰八字,交給了安氏,便等合了八字,再尋個茶樓或者是園圃等雅致的地方相看,走個過場,再行定禮就成。

安氏回去後,便拿了子景的八字並著陸四娘的八字,找人合了,道是良緣,一家人都很歡喜,隻曾三老爺赴任在即,不好擔擱,又因子阜決定留下來,過些日子去李覲的盱江書院裏讀書進學,因此安氏便讓子簡先隨父赴任,一路上照顧老父,且又叫楊嬸帶著個小丫鬟跟著照顧他父子二人的飲食起居,她和雲賢還有子景暫時留下,等定好子景的親事,再隨後去福州。

一邊是離別的傷懷,一邊是子景定親的喜事,曾家一門,是喜憂摻半。等過了兩日,打點了行裝,就送走了曾三老爺父子。而曾陸兩家,也定下了相看的日子,因從前就相熟的,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到了那日,定在了如意樓裏,曾家是男主,按著時下風俗,準備了四隻酒杯,陸家兩隻酒杯,在如意吃茶吃酒之後,安氏插了支五尾鳳簪於陸四娘的頭上,這便是相看滿意了。兩家又經媒人約定了六月初八送小定禮的日子,這才揮手告別,各自家去。

等到了六月初八,張媒婆領著人,揣著聘禮單,抬著盛了酒的大酒罐,八朵大紅花係擔,並八樣頭麵首飾與佩飾,抬去了陸府上。不時,陸府的回禮也送往曾家來,卻是兩個裝了淡水的瓶子,三五條活魚,一雙金筷,放在前頭盛酒的大罐內,美其名曰:“回魚筷”,以此回應男方的定親禮。

定了親事,子景整日裏臉上都是笑意,又與安氏商量:“娘,既是大哥留下,要入盱江學院,不如我也留在這裏,與大哥一道去盱江學院裏就讀,可成?能有機會跟著盱江先生讀書,我的學業,也能大有長進。再則,我若是下場入京考試,也要入州學裏讀書,總歸一年也得回南豐就籍入學呢。現在留下,還省得來回多跑。”

安氏一想也是,留在南豐,也還有子固幫著督促他們兄弟讀書,不怕他們就此於學業上鬆懈下來,反而比去福州要好。畢竟那邊老爺忙著公務,正真能管他們兄弟並指導學業的時候不多,何況名師難找,福州那邊的學風,也與江西無法相比。且盱江先生也是整個江西最負聲名的先生,就是子固,從前也曾拜在他的門下,如今既建了學院,何不就叫自己家幾個兒子都跟著讀上兩年?

“你有這上進的心,娘也高興,那便留下來,隻我和你爹都不在跟前,切不可就此鬆懈了,要同你幾個哥哥多多學著,娘和你爹,也等著你們兄弟將來能一舉高中,光耀門庭呢。”

又對曾子固道:“二郎,我便把他們兄弟兩都交給你了。既是子阜和子景都留了下來,回頭等我去了福州,索性叫子簡也回來,跟著你們一處讀書就是。”

曾子固忙應了下來。

一旁的雲賢眼巴巴的看著哥哥能留下來,她卻要跟著爹娘去任上,很是不舍,可若是留下來,她也不放心娘跟前沒有人盡孝。八娘就安慰:“總歸福州離我們這兒,又不遠。你與三嬸娘哪天想回來看看了,就寫封信回來,我們去接你和三嬸娘就是了。我和七姐也常給你寫信,就是陸四姐姐和武三姐姐那邊,我也定叫她們常給你去信,保管閑不著你,說不定你以後看見我們的信,還嫌我們寫多了,你煩呢。”

如此曾家就打點起安氏同雲賢的行裝,因子景不跟著去,又派了許十三送母女二人並兩個小丫鬟前往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