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節 喜得相助(1 / 2)

八娘覺得自己也應該表現一下,便道:“小侄素對海外各國十分好奇,平生所願,便是將來能行遍天下,也去看看大宋國外的其它國家,是什麼樣子。從小家父便教導小侄,讀萬卷收,行萬裏路。人活一世,不當局於一方,增長見識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多行多看多思。且是能為大宋國引進它國財富,以利我大宋百姓,豈不是好事?因此小侄對那些海商,也是敬佩的很,小侄於學問上,不能與家中的兄長相比,卻願有一日,能成為一個於國有利的商人。財富取之於民,亦用之於民,也為國家的建設,貢獻一份力所能力的力量。”

“也因此,小侄十分喜歡看一些關於異域介紹的書籍,這才略有了解。可惜因年紀尚幼,家中父母不放心遠行,沒有辦法隨船出海,但能得父母首肯,來泉州這個大海口看看,增長見識,小侄已經覺得很是幸運了。”

蔡君謨聽了,沉吟了一下,笑道:“菜都涼了,賢侄與我邊吃邊聊吧。”

兩人一邊吃飯,一邊閑聊,隻等一頓飯吃完,蔡君謨才道:“賢侄午後可有什麼事情要辦?”

“因是今日才到,幾個師傅還要出去探探,因此小侄倒是無事,原想著去街上先閑逛逛的。”

蔡君謨笑道:“既如此,你不妨午後與我同行吧。”

八娘求之不得,忙應道:“能陪著叔父四處看看,聽叔父教誨,小侄深感榮幸。隻是怕叨擾叔父。”

一邊說,一邊叫了小二來:“這桌的帳,也記到我帳上吧。”

蔡君謨倒是沒有推辭。

八娘便又讓蒼耳去取了些碎銀和交子來,隨身帶上。又問蔡君漠是否要歇上一會兒,蔡君謨也隻是交待了隨身的長隨幾句話,便領著八娘出了門。

直到了街上,蔡君謨才笑道:“賢侄,你當是個小丫頭吧?”

八娘臉紅,沒想到會被看穿,隻得慚愧道:“還請叔父見諒,實在不是侄女有意隱瞞,隻因出門在外,著男裝方便些。”

蔡君謨也隻是那麼一提,混不在意的點點頭,笑道:“你二哥我曾在京中見過一麵,若非你長與他有些相像,我可想象不出,曾家能出了你這樣的一個女兒。對了,你可知道我是什麼人?”

這個問題如何回答有些難度,八娘默了一下,決定還是實話實說:“侄女倒是聽二哥提過,叔父如今正任著福建轉運使,卻不知叔父如何會在泉州?今日能有幸遇上叔父……”

轉運使掌管一方水陸商運,若是有蔡君謨幫忙,別說尋個商家了,就是她想這會兒真的出海行商,隻要她有這本事,都不是沒有可能的。

卻不想蔡君謨卻道:“我為何會在泉州?小丫頭,我如今可不是什麼福建轉運使了,月初時剛收到朝庭調令,我如今正是回京赴任的路上。怎麼樣?是不是覺得很失望?”

八娘嘿嘿笑了笑,原來自己心底那點小算盤,根本就沒逃過人家的眼,不過她可不失望,蔡君漠任了幾年福建轉運使,那泉州的各大商家,總會賣他幾份臉麵,而她又所求不多,不過是希望能進些木材,再尋到幾個能幫她從海外長期進些木材的合夥夥伴而已。就算沒有蔡君漠的幫助,隻要是有利可圖的生意,她未必找不到這樣的商家,隻是要費些事,多花上些錢而已。

“失望到不至於,”八娘笑道,“叔父就是不任這轉運使了,難不成那些商家還敢不給幾份薄麵,且叔父既讓侄女隨行,想必也是有心想幫侄女的忙吧?叔父這是要入京?”看他臉上也無鬱色,這入京,想來是升官了,“那侄女就恭喜叔父高升了。”

“入京為官,未必就是高升,再說你可是個生意人,當知道居京城,大不易。在京為官,又哪有外放來的自在。如此的話,又何喜之有?何況福建幾州風景優美,真離開這裏,我反有幾分舍不得啊。”

“叔父治下,整個福建一路水陸商路都十分發達,每年為國家貢獻的財賦十分驚人,有政績如此,叔父會舍不得,也是正常。不過常聽二哥提起叔父,道是叔父不但書藝高深,更是學識淵博,於政事上,真知灼見非常人可比,若能居京為官,造福的可不隻一方百姓,因此雖叔父不舍,可於咱們大宋國而言,卻是百姓之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