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節 小和尚林昭慶(2 / 2)

一邊說,一邊指著八娘,對林昭慶道:“我這義子,雖比你年少,若論行商實務,未必如你,但見識卻未必比你差,他那經商亦可報國,以行商促進商品之流通,增加百姓就業,為國家貢獻稅賦,富財取之於民亦用之於民的論調,本官十分欣賞。同為少年英才,卻不知林昭慶你為何於經商一途,亦有如此宏願?若單純隻為你個人的財富,本官覺得,你雖能取一時之成就,將來卻未必就能走的有多遠。”

林昭慶聽了這話,再次打量了八娘一眼,眼中的鋒芒,也染上些許驚呀之色,應道:“小民沒有曾公子的見識,從前之所以經商,一是經商乃是小民熱愛之事,二是大人鼓勵我們當地的商人發展壯大,小民身為大宋百姓,不信大宋人與經商一事上,便比大食人國等蕃人差,李永興所能做到的事情,身為大宋一員,小民亦可以做到。不過曾公子的話,也叫小民豁然開朗,想來大人之所以鼓勵我們泉州商人發展,亦是因著財富取之於民,亦用之於民的道理吧?隻有大宋百姓富了,咱們大宋國才會繁盛富強。而咱們大宋繁盛富強,百姓們才有正真的好日子。如此……今日聽了曾公子於行商一途的見解,不錯,小民雖隻一介平民百姓,卻亦有自己可報效朝庭,造福百姓的方式。便是太宗皇帝當年亦鼓勵行商,小民今日就向大人許諾,將來一定會成為大人期望的商人。積累財富,納稅賦,廣澤百姓。亦不負大人為我們泉州百姓,做的這許多有利之事。”

“很好。你果然沒有叫我失望。”蔡君謨對這位黑黑瘦瘦的少年,也不由得十分欣賞。又問起林昭慶,“聽說你如今隻是做內陸沿海的生意,以後有什麼打算?”

“回大人的話,這兩年間,都是做的內陸生意,不過小民正打算明年開春後,亦出海遊曆一番,以長見識。內陸生意雖然可圖大利,不過我們是海商,隻有出海,去更多的蕃邦走走看看,以後才能圖謀更大的發展。重要的是,小民的商行,如今的實力,雖還遠不能與永興商行相比,不過出海還是可以的。”

蔡君謨想了一下,試問道:“我若讓你再做一兩年內陸生意,把出海的時間,推遲兩年,你覺得如何?”

“這?還請大人明示。”林昭慶很有些訝異。

蔡君謨看了八娘一眼。

八娘大喜。卻凜住聲息,聽蔡君謨如何說話。

兩人一路上閑聊,八娘已把海外各務的外貴木材向蔡君謨做了詳細的介紹,其中可以帶來的驚人利潤,亦分析了一遍,而八娘亦向這位義父,描繪了她對自己將用一生之力,去打造的家具業王國。

蔡君謨雖未見過八娘設計的家具,但聽她對家具發展的分析,亦相信她若有資金實力,將來必定能夠成功。

而此時的林昭慶,卻剛好有資金可以與八娘合作。

出海行商,興許林昭慶確實具備了這樣的實力,不過誠與李永興所言,小船隊還沒有出遠海的實力,隻能在附近在附近的幾個國家買賣,利潤不厚,卻有大風險。如此,還不如與八娘合作,積累更多的財富,增加自己的實力,兩三年過後,再在附近近海域積累些經驗,然後慢慢滲入到海外貿易,豈不是更穩當紮實?

他惜林昭慶之才,便希望他能少走些彎路。而八娘對國外諸國大局上麵的見識,有些東西,竟是那常外行走與海外的李永興都無法與之相比的。

這兩個少年人,所缺的,不過是再多幾年的曆練而已。

兩人都是他欣賞之人。蔡君謨相信,若是他們能夠聯手,未來成就,確實不會在如今的永興商行之下。

“我這義子,今日剛好與李永興談了一筆生意,本官想著,你或許可以與她合作。其中之利,亦十分可觀,你還年少,有的是時間。如今最要緊的,反是一步一個腳印穩打穩紮的把前路的路走紮實了。在本官看來,實在不必急在一時出海,你這兩年雖成就不小,可畢竟隻有兩年行商的經驗罷了,何不等自己的實力足夠強大,再行考慮出海之事?”

“卻不知曾公子想要做的,是什麼生意?”林昭慶為明年出海,也準備了一段時間,豈願意輕易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