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節 在利與害之間(1 / 2)

如今泉州她能合作的,隻有林昭慶和李永興二人。

可是以李永興的實力,未必把她放在眼中。就算自己湊上去,賣了李永興一個好,一,李永興做到今天這一步,自有他的消息渠道,或許早已經知道了泉州將要設立市舶司的事情也不一定。若真這樣的話,他的消息對李永興而言,而沒有任何意義。李永興也絕不可能,為著一個對他而言沒有任何價值的消息上許她什麼好處。

但是,林昭慶卻不一樣。

他不象李永興那樣早就經營了多年自己的關係網,就算林昭慶有自己的消息網,也不可能知道這個消息。若不是事情還隻是在初議階段,義父不可能在信中隱晦的與自己提這樣的事情。而義父之所以以台諫的身份知道這件事情,也定是因為他之前任福建路轉運使,對整個福建各州的經濟情況比較了解的原因。

甚至八娘覺得,義父任福建路轉運使幾年,對港口的發展十分重視,單看他對泉州的水陸交通做出的貢獻就能看出了。所以,興許這在泉州設立市舶司的事情,未必不是義父向朝庭提出來的建議。

且,即給了她這樣的一封信,想必已經有了十分的把握。否則如今八娘頭腦一熱,直在泉州作了投資,若是不成,且不要害她血本無歸?

因此,義父既能在信中隱約的提及,不但證明之件事最終會落實,且怕是很快就會提上程章了。絕不可能拖上多久的。

也就是說,留給泉州的商人們來搶占先機的時間並不多。

雖說如今海外的商品價格被提了不少,可價格再高,也是物以稀為貴,明年年底之前,就是這些高格的蕃邦寶物,也是供不應求的,所以價格隻會越炒越高,如果這時候想辦法大量的囤積一批貨物,到了明春,隻要朝庭放出風聲來要在泉州設立市舶司的消息,那麼泉州港口就會水漲船高,商品需求量大,價格自會跟著大漲,到時候狠賺一筆,是板上訂釘的事情。

另,亦不用怕明年年底春時出海的船隊帶了多少貨物回來,從而帶來價格的下跌。

經過這回的折損,泉州的海商們,至少折損了近一半的船隻,而有些商隊更需要休憩養息,到了明春,未必能出得了海,那麼,泉州海商往來的鼎盛時期都供不應求的海外商品,在供貨量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又怎麼可能會降下價格,除非泉州的海商們都腦子進了海水。說不定因著貨源少和市舶市的設立,三兩年內,海外商品的價格,隻會越炒越高呢。

若說降價,隻怕也是市舶司成立以後,管理上完全成熟的時候了。

而市舶司甫一成立,官員們正是想能過稅賦體現市舶司價值的時候,到時候,興許這幫子官員們,非但不會控製價格,甚至有暗中示意商賈們借機提價,以從中抽取更多稅額的可能。

如此的話,也不需要做別的,隻三件事情就可以了。

一,盡可能的在這時候以低廉的價格,租些好的鋪麵,將來泉州南北街上的鋪麵,隻怕租金驚人,就是漲成現在的十倍,都不是沒有可能的。若是能買下些就更好了,以低格購入,到時候隻收租一項,怕就是筆不低的收入。且有了這些鋪子,將來何愁做不了生意?

二,便是大量囤積商品。低格購入,高價售賣,在未來的一兩年內,利潤比平常至少會商上兩三倍。

三,若是有實力,乘著泉州不少商隊元氣大傷之時,進行並購。以最低的成本,完成最快速的擴張,成為泉州海商裏,最有實力的存在。

這幾點,林昭慶都能做到。

就算第三點他未必能做到,成不了最有實力的人,但是,能成為有實力與那個最有實力的搞衡的存在,對於林昭慶而言,也是對他以後的發展,有著絕對的意義的。

分析完這些,八娘心中已經有了底。

在這三點裏,她有何利可圖?

首先,這個消息,就是她的利。先前她還覺著林昭慶與自己的木材原料合作是她欠了他的人情,而人情是最不可靠的東西,隨時有背棄的可能,可是當初她與林昭慶的契約裏,並無木材原料批發年限的限定,因此她才無可奈何。雖說林昭慶答應了會繼續與她合作。可這對林昭慶而言,畢竟是件為難的事情。現在她手上就有了談判的資本。以這個消息,得木昭慶十年的合約。想來林昭慶不會拒絕。

二來,自己手中有了消息,她自己什麼也不做,總歸是覺得自己吃了虧。那麼剛才的三點裏,她又能做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