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打算這十二套家具全部做出來後,開個展覽會,到時候也不必請多少人,利用現有的人脈關係,想辦法把京城代表流行風尚的幾府貴夫人請到就可以了。由她們來推動自己的生意,隻會事半而功倍。
在這之前,她需要辦的事情也不少,一,要把所有需要裝飾的東西全部準備到位,所有的圖紙,也是由她自己一手繪出圖樣,然後捎回南豐,讓六娘的繡坊裏精心繡製。二,由陸長安幫她在泉州收羅珍奇的工藝品到時候用於展廳裝點。三,給林昭慶去信,讓他幫著購置大量的玻璃回來。到時候用於展廳的裝修。
她相信自己到了明年,她的展會一旦開展,勢必會引起一陣新經典家裝風潮,而她,無疑就是那個引領京城家裝風潮的第一人。
這些事情,都急不得,不過她把時間定在了明年秋時,所以可準備的時間足夠,在這一年的準備期裏,她可以事無巨細的,一一做到完美的狀態。
曾子曄兄弟離京後,八娘的生活也逐漸清閑起來,生意上的事情由喬哥兒全權負責,反是她,除了去作坊裏轉轉,大多時間窩在家中,並不出門,而是精心設計起她的展會來。
展會的地點,也並不是定在位於虹橋的鋪子中,而是定在她居於城外的作坊那裏。
在建新作坊的時候,她順便設計了一個園林式的大宅院,反正那裏地方大,不愁沒有地方。
而京城每天春秋兩季,正是京中貴婦,富室小姐還有文人雅士們最喜歡出遊的時候,大宋人最喜歡的,除了郊外的自然風光,莫過於園林,否則那四大名院也不至於如此出名了。而她要建的這處宅院,既有自然風光,也有園林景致,相得彰益,不怕不吸引人。
計劃建的那處根本目的用於展示家具的宅院,除了家具的展示外,自然還有茶道表演,園林景致,名品花卉等吸引人之處。如此,準備的時間就得長了,所以她才會定在來年的秋時。
這些生意上的事情,且姑不提,隻說官家最終沒有讓福寧王府和狄家解除婚約,隻是婚期確定了後延,不過因著福寧親王和王妃依舊想解除婚約,所以並沒有確定最終的婚期。
而城中也果然傳出了狄詠身體漸漸好轉的消息。
隻是這麼一來,因著福寧王府之前明確的傳出了想退婚的意思,狄家自然也就對這門親事沒有了期待,不管是狄相還是狄夫人,都對這門親事緘口不言,大有官家不開口相催,狄家也隻當這門親事不存在的意思。
其實狄家人的心思也能理解。雖說與皇室結親,是件榮耀的事情,但既然女方家不願意,娶個門弟高貴的媳婦回來,非但不能享兒媳婦的福,還得當神一般的供著,狄夫人原本就不大情願。何況那清河公主孤傲的名聲在外。自是擔心到時候真娶了尊神回來,她這婆婆不太好當。
狄夫人這樣的態度,狄相原就因福寧王府在自己兒子生病時的態度而心生不滿,再加上兒子也表示出對這門親事的不滿意,所以狄家一直沉默著,於外,一概不提狄詠的親事。
狄大人內心,也是希望福寧王府能最後鬧的官家同意解除婚約的,要知道狄家是武將,他雖貴為一院宰執,但因自己平民生出沒有根基,這個宰相當的,實在很不容易,在朝庭中受到的排擠幾乎無處不在,若不是官家對他絕對的信任,隻怕位置早就不穩了。狄大人並非沒有萌生過退意,可他是大宋國第一個以軍奴的身份卻走上萬人景仰的相位的,他的存在,就是對那些寒門士子,或是貧困百姓們最好的激勵,他是普通百姓,甚至是賤籍賤民們的希望,就象一塊豐碑,他不想打破那些把他當作希望的人的夢想,惟有艱難的,在這個位置上強撐著。
可若是與曾家結了親,兒子娶了曾家的女兒,以曾家書香名門的聲譽,這門親事對自己家,則是看則無益,實則能幫自己家在這滿城權貴的汴京城站穩站好的重要潤滑劑。
尤其是,那曾家八娘還是台諫蔡大人的義女。有了這層關係,至少言官們對自己的攻擊不會如以前那麼強勢,而在文官們中間,也有了能夠為自己說話的人。
當初與自己素無往來的蔡大人尋了機會同自己主動搭話,並表示出兩家想結親事的意思時,狄相便從這門姻親中看到了希望,隻可惜最終事不如人意,還是由著官家賜了與福寧王府的婚事。
如今眼見著與福寧王府的親事有了解除的希望,狄相就算不敢明著努力,至少也會暗中支持兒子消極抵,製的。
有了父親母親的支持,狄詠的壓力也小了些。
而北邊北遼的動靜也越鬧越大,邊關告急,天家原本就想做出一翻前人未有的事業。因此正計劃著與北遼開戰。狄詠想借要上戰場,一為立功,二為給自己爭取上幾年時間,自然隻能讓自己的身休越來越好,否則拖著病體,官家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同意他去領軍作戰的。
且不說狄詠如何計劃,隻到八月末的時候,王介甫要辭行。
八娘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莫名其妙,他不是來京城就職的嗎?這才多久,竟然就要另赴他地了?
晁文柔笑道:“我也是昨日回娘家時聽我娘提起的,我爹說他性情耿狷,又有大才,如今範公病故,歐陽大人獨木難支,雖說有你二哥大力舉薦,歐陽大人也想留他在京城任職,可畢竟難以施展。官家倒讓他升了大理評事的官階,可不知為何,他自己執意請求外放,聽說他自請去鄞州做個知縣呢,這人,真不他是如何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