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總,要不這樣吧,15億5%,億10%,4億以上15%怎麼樣?以你們光影的實力,多排點片應該不難吧。”
許朗舉著酒杯問。
“等你把錢籌到位再吧,酒桌上聊不清楚,還有一種固定分成方案,全球發行的所有分成我們拿10%。”
光影文化是上市公司,隻談生意,可不跟你講什麼扶持基金。
劉波和許朗都是新人,沒宰你個15%,都是看各位大佬麵子。
“國外你們有渠道嗎?”許朗問。
“有合作方,票房能分到0%,我看你這分鏡圖,打鬥風格有點像《霍元甲》,優點是你這戲的主題更深刻,對話更犀利,缺點是沒有李傑這樣的大佬撐台麵,製作經費差距太大。”
“不過《投名狀》《霍元甲》之後已經沒有能看的清朝戲了,兩三百萬美元或許有希望。”
許朗總算是明白了,任弘文對這戲的期望值很低。
兩三百萬美元。
15億。
這有什麼用。
15億票房,交完9個點的稅,剩下的院線分走6800萬,剩下的6800萬不考慮光影的抽成,那也特麼鐵虧啊。
虧錢的話,許朗和劉波相當於白幹,一分錢都拿不到。
如果發行方不看好,是不會花精力去推廣的。
光影每年要宣發十幾部大製作,哪有精力花在幾千萬的製作上啊。
“那排片能達到多少比例啊?”許朗問。
“國內我保證首映日5000場,至於之後的排片,就要看口碑和上座率了,好的話的會提升,不合格的就會一直降。國外要看合作方的意思,不是我們能決定的,得成片出來了再找他們談。”
這意思就是國內院線光影還能出點微薄之力,國外就無能為力,相當於中介,但10%的分成還得照拿。
排片率達不到,票房是不可能爆的。
國內熒幕數量超過6萬塊,就算每每塊熒幕放映4場,那也是4萬場。
“任總,5000場確實有點少啊。%的排片率,片子再好恐怕也起不來吧。”許朗無奈地笑道。
“你也可以去問問華影視,唐思諾不是對你這戲很上心嗎?”
施詩見許朗一直端著酒杯,便:“你們先把酒喝了吧,電影還沒開拍呢,有的是時間。”
任弘文端著酒杯站起來,道:“兄弟,不好意思了,生意歸生意。”
“我明白的。”
兩人幹了酒,坐下來默默吃著菜,有點冷場。
吳景鬆端起酒杯,道:“來,大家新年快樂。”
眾人喝完,他又道:“還是先吃飯吧,如果光影不看好,等我們成片出來,搞個試映會,再找幾家談談,5000場的確有點少啊,老任。”
“吳兄,你就別為難我了,要麼你去跟我老板溝通,他若發話,我絕對沒問題的。”任弘文回道。
“任哥,如果到時候我們這些演員全國跑宣發,排片率會不會好點?”馬珂問。
“有你們幾個站台,那肯定要好點嘛,不過你們隻是客串哦。”
“有投資的啊。”施詩也補充道。
這是她們兩個從業以來,第一次站在同一陣線,搞得任弘文都有點意外。
兩人不和是人盡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