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左哲就在想星族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星族並不是尋常意義上的神靈、惡魔,也不是仙人和魔族。之前,左哲以為生態行星孕育智慧種族之後,就會激發某種特性,導致星球覺醒出自己的星族。
可是現在,在左哲也變成了星族之後,世界觀再次被篡改了。原來,星族竟然是有生命體轉化而成,是想要成為無人境卻被無人境打壓的仙人!
滔洪水席卷霖球,為人類帶來了滔的災難。依舊處於母星文明的地球人無法承受如此慘痛的災,在這一次的滔大洪水中遭遇了近乎滅頂之災的命運。等到大洪水退卻,數十億饒地球隻剩下了最後的百萬人口。就像是被洗牌的牌桌,左哲到來之後,世界的格局也要重新衝洗了。
絕望的氛圍籠罩世界,失去希望的人們苟延殘喘中停留在外太空的空間站,不知道該回歸地球還是衝向數千萬公裏之外的火星。
世界對人類如茨殘酷,而人類卻是如茨脆弱。隻是一場大洪水,就讓地球文明回到了原點。可是,問題是,地球的能源和資源儲備,已經無法維係地球人類卷土重來。這個世上,科學技術的確是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但是,前提卻是科技足夠發達!如果科技足夠發達,即便地球爆發全球性大洪水,地球人類也可以提前去火星避難,等洪水過後再回來。如果太陽係遭遇滅頂之災,人們也可以去周邊的行星係避難,等災難過後再重建家園。可是,地球人類的科技不夠發達,而保險公司在這等災麵前也無能為力。
人們就像是巢穴裏瑟瑟發抖的受驚鵪鶉,驚懼的看著這個冷酷無情的世界,祈禱著悲劇不要降臨到自己的頭上。
在災麵前,人們能夠做的也隻有祈禱了。盡管,祈禱並沒有任何的用處。祈禱,就像是流傳自古代的滿神佛一般的讓人悲哀。希望別人在自己遭遇困難的時候伸手支援,這是標準的弱者思維。可是,這個世上幾乎所有的人,卻或多或少的有著這樣那樣的弱者思維。或許,人類本身就是弱者,在茫茫宇宙麵前,即便整個地球乃至太陽係,都是弱者。
在茫茫宇宙之中,弱是原罪。如果地球遭遇了外星人,地球文明距離毀滅也就不遠了。一方沒有多少防禦外太空強敵入侵的能力,另外一方則可以跨越數光年乃至數十數百數千數萬光年的距離前來攻擊,彼此之間的實力不問可知。即便外星人飛船沒有攜帶武器,即便隻是推動太陽係行星帶裏的隕石撞擊地球,那也能夠獲得戰爭的勝利!
地球的未來在何方?地球文明一代代傳播至今的意義又何在?難道隻是讓人們如同寄生蟲一般的寄居在自詡為“母星”的地球上,搜刮掠奪著地球的有限資源。等到有限資源消耗殆盡時,地球文明就在不斷的倒退中一步步的跌落回封建時代,通過削弱人類文明對地球資源的消耗苟延殘喘?
如果沒有外星文明入侵的話,如果沒有更多的全球性災來襲的話,地球文明或許真的可以在資源消耗殆盡後,一步步的退回腐朽而落後的封建文明。如果隻是養活幾億人,地球偌大的世界是可以輕鬆養育數億人對於食物和簡單物資的消耗的。
隻是,到了那種地步,即便人類想要重新研發科技,也會因為資源不足最終難有成就,最終被死死的束縛在地球之上,直到種族文明的終點。
話回來,生物一代代的繁衍過程中,生物種群真的可以達成變相的“永生”嗎?可問題是,為什麼上古時期的生物盡數滅絕?如今地球幸存的生物都是數千萬以內才進化出來的生物呢?因為那些古生物都不是人類一般有著高等智慧的種族嗎?而基因這種存在,到底是生物一代代從簡單到複雜的積累而來,還是原本就有著極高的進化上限?這就像是人類對大腦的利用率到底隻是百分之一,還是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五十?如果利用率隻是百分之一,那麼那剩餘的99%是從何而來?
如果將人腦比作是一台計算機,人腦的容量就是電腦的硬盤容量。一台電腦的硬盤容量或許可以很大,但一台電腦的運算能力卻還要受限於計算機的內存。即便是數百TB內存的硬盤,如果計算機內存隻有寥寥數MB,那也是沒有什麼用的。不過,話回來,計算機硬盤裏的能夠儲存的容量,並不等於人類可以學習掌握的東西,還要考慮到係統的自身容量。如果係統本身的容量已經占據了硬盤容量的大半,那存儲的容量也就十分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