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琅在海達尼亞饒眼中是遠方的敵國,奢侈品和浮華文化的象征,但實際上這個國家距離海達尼亞並不遙遠,倫巴港和萊布尼茨港隔海相望,隻用了不到兩的時間,軍艦就抵達了倫巴港。
內海就是海達尼亞和大陸之間的海洋,這座大海並不寬敞,但是航運密集,在大陸諸國和海達尼亞簽訂了和平協議之後,大陸之間的貿易占據了海達尼亞對外貿易的一半還多,這條航路上雖然還有不少艦隊,但商船的數量已經碾壓了戰艦。
高恩在甲板上就看到了不少輕帆船,這種型貨船載重量不大,但是航行的速度相當的快,能夠迅速在兩邊往返,將貴重的貨物來回運輸。
所以在王都有一句話,隻要你足夠有錢,傍晚的時候就可以在王都的奢侈品店裏,買到琺琅早上剛出的珠寶項鏈了。
貿易頻繁,這才是琺琅和海達尼亞最深的聯係紐帶,即使在反國王政府上台之後,海達尼亞依然沒有切斷和琺琅的貿易,而一向反對王國製度的琺琅現政府,同樣也對兩國的貿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條航路帶來的利潤讓雙方都無法割舍。
護衛的軍艦自然不能停靠在這座軍港中,他們在不遠處的海麵上停錨,目送外交艦船駛入到倫巴港當鄭
一直把自己鎖在房間裏的馮維爾爵士終於從船艙裏出來了,他摸了一下自己精致的胡子,然後帶領自己的代表團成員,和二十名精銳士兵一起走下了艦船。
琺琅對於代表團也是很重視,一名穿著寒酸西裝的高瘦英俊男人,站在廊橋下等待馮維爾爵士下船。
“馮維爾爵士,我是公民外事委員會的冉讓公民,歡迎您的到來。”這位冉讓先生著奇怪翹舌音的海達尼亞語,用奇怪的禮儀向馮維爾爵士行禮。
他身體前傾微微鞠躬,完全沒有采用琺琅常用的貴族禮儀,這讓馮維爾爵士心中頗為不悅,他也是好幾次出使琺琅的老外交官了,原本他唯一欣賞琺琅的就是他們一絲不苟的貴族禮儀,現在鬧什麼破革命,連這點優良傳統都丟棄了。
雖然這些年海達尼亞的富豪身份上升,已經有不少富豪開始擔任國會議員等重要職位,甚至有不是貴族的富豪擔任過內閣大臣,但是在外交係統中,一直還是貴族的領地。
幾乎所有的外交官都是貴族,外交部也被稱之為貴族部,沒有爵位根本就進不去。在現在的世界上,外交還被認為死一名高深的學問,需要良好的修養和無可挑剔的禮儀,這都是普通人很難學習全的,隻有接受過係統禮儀教育的貴族,才適合擔任外交官。
而何為冉讓先生,全身上下看不出一點貴族氣質,其實現在整個琺琅的政府都是他這幅樣子,貴族們忙著向周圍的君主製國家逃命,根本沒有人會留下來擔任外交官。
這位冉讓先生也沒有貴族背景,他本來是一家報社的編輯,在朋友的引薦下,參加了激進組織的俱樂部,然後參加了大遊行和大罷工,最後參加大革命,一下子推翻了保皇派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