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恩知道這是馮維爾爵士在向自己示好,他作為使團的正使,把責任全部抗走,那麼國內就不會追究高恩這些下屬的責任。
而向上級明高恩之前的反對立場,也是為了突出高恩的能力,馮維爾爵士等於放棄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全力給高恩造勢。
一時間高恩甚至有些感動,這位老外交官提攜自己真是不遺餘力,對自己比對親兒子還好。
不過高恩不知道的是,馮維爾爵士之所以對高恩這麼好,是因為他的繼承者在一次政治鬥爭中失敗,完全斷送了政治生命。
馮維爾爵士的家族在外交部經營著一個堂口,老外交家自己能力出眾,把堂口還發揚光大了一些,本來以為兒子能力平庸,但是好歹能夠將家業繼承過去,沒想到還沒等到他退休,兒子就翻車了。
兒子失去了繼承權,馮維爾爵士再培養繼承人也來不及了,這次出使本來是為了最後賺一筆,給自己的家族積累最後一些財富,沒想到讓馮維爾爵士遇到了高恩。
老外交家發現高恩就是一座寶庫,年輕,沒有背後勢力,沒有家族影響,但是自身實力出眾,擁有最頂級外交官的眼光和分析能力。
於是馮維爾動了心思,隻要高恩能夠繼承自己的堂口,那等自己退休之後,家族的富貴也就有了保證。
而且高恩能力如此強,不定還能將堂口發揚光大,那麼自己的後代中如果有適合當外交官的人才,還可以送回到外交部中鍛煉,隻要高恩能夠占據一些重要的職位,就能把堂口重新建立起來。
馮維爾爵士打的好算盤,卻不知道高恩完全沒有加入外交部的想法。
使團要從北門離開琺琅,他們要在繽城的軍隊趕上前,抵達四國聯軍占領的琺琅國土,馮維爾爵士的計劃就是利用自己在四國中的影響力,敦促這支軍隊繼續進攻琺琅。
既然內部分割的計劃失敗了,馮維爾爵士靈活的回到了老路上,那就是直接挑動琺琅和鄰國的矛盾,用軍事力量壓垮琺琅。
在使團走到北門的時候,高恩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軍官,他坐在白色的大馬上,帶領著一隻規模不的部隊出城。
這個軍官就是高恩試圖拉攏過的亞鬆少校,這位少校先生一改之前的窘迫和頹廢,穿著一套全新的三色軍官服,高冷的向周圍激動的市民揮手致意。
高恩從周圍群眾的歡呼聲中,明白了公民委員會一下子任命了五名陸軍統帥。
其中一名少將和三名上校被派到了戰事吃緊的北方,他們要負責和德牧等三國的戰鬥,奪回被占領的努爾地區,將三國的軍隊趕出國門。
而亞鬆少校是軍隊中少數非大貴族的高級軍官,從少校晉升到了中校,帶領剛剛從繽城街區招募的市民軍,去往琺琅的南方和亞平寧王國戰鬥。
至於亞鬆中校這支去南方的部隊,為什麼要從北門出城,那是羅伯斯公民為了提振首都市民的信心,特意安排軍隊在城裏繞了一圈,出城之後亞鬆中校就一路向南,開往了琺琅在南方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