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社會契約(1 / 2)

麵對米拉波娃的疑問,高恩微笑著看著她,他這段時間也思考了很多,紅色革命的理論對於這個世界太過於先進了,而整個斯拉夫王國最大的矛盾也不是資產階級矛盾,而是封建貴族和底層人民的矛盾。

這一座座的列車,就像是一個個封建城堡,付鍥男爵是霍爾號的車長,是統治整個列車的國王。

從付鍥男爵開始,又不斷的向下分封出更的貴族,整個斯拉夫王國就在這種製度下,形成了一個金字塔的結構。

從國王開始,到各層級的貴族,然後到各個貴族手下的貴族,甚至每一節車廂也都有統治車廂的車廂長,這種製度確實也給斯拉夫王國帶來了好處,二十年前那種物資不流通,一個地區饑荒導致大量貧民死亡的事情已經很少發生了。

商品貿易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也讓斯拉夫王國迅速開化,所以對於米拉波娃這種中低層出身的普通人,對於王國的製度並不是那麼抵觸。

最激進的底層人民,往往又提不出有建設性的綱領,所以內部思想得不到統一,各種暴力團體很容易被分化瓦解鎮壓。

高恩決定從一個更加淺顯的思想入手,他對著米拉波娃道:“你知道契約嗎?”

米拉波娃點頭,在整個雪國列車的站點裏,法庭站也是一種常見的站點。

這種站點一般都在補水站附近,國王的法官們派駐在這裏,負責解決列車上發生的法律問題。

這種被稱為“循壞列車的固定法庭”的機構,原本隻是處理列車上層人員之間的糾紛,這種司法裁定比領主裁定的法律效應更大,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久而久之,法庭的影響力在向更廣泛的階層傳播,一些富裕的中產也開始使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利益,甚至還誕生了律師這個團體。

法庭除了負責裁定判決之外,他們還會負責一些合同和契約的公證,所以隨著固定法庭的普及,契約的概念也在深入人心。

看到米拉波娃點頭,高恩少費了口舌解釋契約的概念了,他跳過了這一步驟直接道:“既然你已經清楚了契約的概念,雙方約定一定框架下解決問題,就是契約的本質。而我們的社會,也可以看做是一個大的契約。”

“契約?”米拉波娃迷惘了,明明隻是經濟交換中的合同,又怎麼和社會政府聯係起來的?

高恩則不緊不慢的道:“比如警察吧,每一個人都有野蠻的衝動,如果沒有警察,那麼列車就會退回到叢林法則當中,那時候隻有強壯的人才能有吃的,弱的人和女性孩必須要依附強者才能獲得食物,那這對於社會就是一種極大的倒退。人們為了維持穩定,放棄了自己使用武力的權力,將維持秩序的權力讓給警察,從而保障了社會能夠一定秩序下運轉。”

米拉波娃點點頭,高恩的法淺顯易懂,將人和政府的關係比作了契約關係也相當的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