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部的人手實在是太緊張了,據說現在所有的職業者都在內海艦隊,配合機械神教的機械師們,研究潛艇這種新型的艦艇。
能夠在水下自由行走,突破海上艦隊的封鎖,還能如同狼群一樣狩獵商船,海軍部一下子就意識到了,這種艦艇能夠對海戰的軍事造成多大的影響。
在空中力量還沒形成,艦船主要靠大炮的時代,機動性強的潛艇簡直就是超越時代的武器,海軍部所在意的不是叛軍手上的這麼一個艦艇,而是這項技術會給海戰帶來什麼。
海達尼亞的殖民地眾多,這是一項重大的優勢,這讓本土的工業品能以相當低廉的價格,傾銷到殖民地地區,然後又可以用非常低廉的價格,從殖民地獲取原材料。
海達尼亞本土的資源是非常匱乏的,它極度依賴於殖民地的原材料和市場。
如果放在曆史長河中,海達尼亞的崛起正是伴隨著海航技術的發展,當艦船能以相當低的耗損率,從殖民地運來材料,又能將本土的產品運送出去之後,海達尼亞的殖民體係才開始順暢流轉,交通技術的進步帶來了統治技術的進步,這讓海達尼亞能夠以較少的人和精銳艦隊,維持殖民地體係,這才帶來了王國的騰飛。
但是這套模式也不是沒有缺點,比如曾經在海達尼亞崛起的時候,貢獻過很大力量的海盜,現在也成了整個海達尼亞最嚴重的問題。
海盜可以侵擾船隻,隻要海盜肆虐的地區,商船就沒辦法同航,航路被切斷,那麼內循環就會停滯,重要的商品無法運送出去,原材料送不回來。
艦隊要給商船護航,這也增加了整個運輸的成本,外海艦隊的重要工作就是在全球範圍內打擊海盜,但是隻要有利益產生,總有人會鋌而走險去做海盜,更何況這個時代的海盜,本來就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這些年海軍艦隊成長了很多,但是海盜卻更加猖獗了,這些機動的海盜利用速度優勢,在海上到處為禍,目前外海艦隊為了維持正常的航路,已經投入了相當多的力量,外海艦隊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
大陸局勢的惡化,讓各國在海外殖民地的掌控力度降低,一些外國飛地,比如德牧和琺琅的海外殖民地,因為沒有本土的輸血,進一步的陷入到了混亂之中。
這些混亂卻給外海艦隊帶來了極大的麻煩,更多的人選擇下海當海盜,整個外海輸送命脈的壓力劇增。
本來這些海盜已經足夠讓人頭疼的了,潛艇更是讓海軍部感覺到了恐懼。叛軍都可以製造操縱的艦艇,如果海盜也能夠使用,那麼外海生命線就危險了。
所以海軍部集中了所有的專家,研究如何對付潛艇這種新武器,整個海軍部的精銳都被抽調一空,高恩的部門也沒有得到像樣的增援。
高恩和亞曆山大一起,對王都文法學院的帕特裏奇教授。
這位教授是王都文法學院的一名天文學家,在這所培養文法學者的學校中,天文學隻是學科的補充,帕特裏奇更像是為了湊數而聘請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