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看到一篇文章,標題非常吸引人——《你不想吃掙錢的苦,就一定會吃婚姻的苦》,它之所以能在當時誘惑我讀下去,估計跟最近的狀態有關,我的確有些厭煩工作了,每天開車跋涉,不僅睡眠被擠壓,還增加了額外經濟支出,更重要的,增加了個人及家庭的安全隱患。有時候不免不負責任地想,反正工資也不高,不如辭職回家,專心閱讀,安心寫作,因為這樣無休止地連軸轉,不知道哪年哪月才有精力寫出具有建築美的文章,我感覺目前的書寫太碎片化,屬於隨筆或者散文類,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說,而且經常寫到後麵忘了前麵,將來說不定會出現人物姓名和性別對不上的情況,果真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心裏對寫作的那團火已經不再熱烈,隻怕有一天會冷淡下去,這是我最不願看到的狀況。
幸好,我看到了這篇文章,有兩個小故事對我觸動很大。
文中說,前不久有一則新聞說一男子因為過路費不夠,妻子又不願意問自己父母要錢,他一氣之下就把女子和一歲多的兒子拋在了高速公路上,直到第二天,嶽父嶽母轉來400元錢,男子才把母子倆接走。文中並沒有說明女子是否有工作,但是從整個事件來看,她至少是沒有餘錢的,要不然她可以自己付過路費,再不濟,被拋下後,可以選擇自己搭車去目的地,而不是等著丈夫來接。整個事件,拋開男子人品低劣不說,作為女性,我開始反思女性收入與婚姻和個人理想之間的關係。
我的母親一直跟我說,不管錢多錢少,女性一定要有自己的收入,否則,慢慢地,你不僅會被丈夫瞧不起,被社會瞧不起,甚至連自己都會瞧不起自己。我一直相信她說的話,所以每當被工作所累,總能咬緊牙關挺下來。不隻是長輩,這個社會也在告訴我們,如果你不工作,沒有穩定收入,當家庭破裂時,甚至都拿不到孩子的撫養權,即使拿到了,也給不了他(她)更好的物質保障,這是家庭倫理層麵的,還有個人追求層麵的,比如路千千,為什麼她沒有組建屬於自己的家庭,我和小芮依然羨慕她?因為她活出了自己,她保障了自己的物質生活,更實現了人生理想,不依附於任何人,雖然孑然一身,但是她不會因為錢而被傷害,比起那些為了謀生而謀愛的女性是不是自主了很多?
另一個故事是婚姻配對實驗,某經濟學家發起的,雖然殘酷,但卻道出了婚姻的本質和真相。這個實驗沒有愛情和才華,可能這些並不能明碼標價,也可能這世上的很多婚姻都是不談愛情的。
工作人員找到100個人,男女各50人,並在每個人的背上貼上從1到100的標簽,上麵的數字代表他們各自的價值,工作人員讓他們自行尋找一位異性配對,兩人價值總和就是他們的獎金。有趣的現象出現了,處於數值頂端的人成為香餑餑,隻需要按照喜好選擇對象即可。數值小的根本無人問津,有的隻好跟同樣數值低的人配對,有的為了獲得獎金,不惜以“三七分”或者“二八分”為代價,與數值高的人配對。
這就是這個實驗的殘酷所在,數值低的人要麼和同樣數值低的人抱團取暖,成為“貧賤夫妻”,要麼和數值高的人達成不平等條約,失去控製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