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陽在A項目中任了總工,也就有了自己的實驗室和團隊,經過大約三個月的不斷重複試驗,他拿出了小試總結報告,當然,這個報告按照公司流程,需要層層審批,首先是分管他的Y總,再是總經理,然後是何董事長,最後是公司的科技評審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評審。
總經理非常有底氣地說:“李書陽,你提的這個工藝路線,還有你寫的這個小試報告,隻要我不簽字,就永遠都到不了何董事長那裏,他再喜歡你,也不能一言堂,你就等著收拾行李打道回府吧。”
那時候,書陽每天都處在焦慮之中,他常常打電話對我說,在A項目工作,身體並不累,主要是心累,在會上,每次都要應付總經理和Y總的嘲笑和指責,會後,還要給他們做一些沒有意義的驗證實驗,最嚴重的一次是,他們倆夥同A項目所在公司的其他高管人員,聯名向何董事長寫信,告發書陽沒有團隊精神,整天做一些跟生產裝置無關的實驗,簡直一無是處,他們也毫不避嫌,將這封信一並抄送給了書陽,這件事讓一向非常篤定的書陽第一次有了辭職的念頭。
但是不久,何董事長視察A項目,在現場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很強硬地說,隻要天捷還是我當家,我就要支持李書陽做新技術儲備和現有裝置升級改造的實驗,這沒有什麼好說的。
書陽因此又受到了鼓舞,於是當晚就把那篇被截胡的小試報告越級發送給了何董事長。
後來,書陽說,雖然越級報告是職場大忌,但是當時一股熱血沸騰,對這個小試結果非常有信心,覺得公司利益應該高於一切,於是就直接發送了,這又留下了很多後遺症,以至於總經理給我扣上了“上層路線技術人員”的帽子,一直到辭職都沒能摘掉。
我這個人向來都是膽小怕事,誰也不敢得罪,所以特別敬佩書陽這樣的人,試想職場上,有多少人能做到仗義執言,力排眾議?
當何董事長看完書陽的小試報告,立即召集公司科技委的成員,召開緊急會議,對小試結果進行充分驗證,經過討論,科技委的成員們才幡然醒悟,原來,公司A項目的技術路線果然不是最佳選擇,如果書陽的觀點正確,那麼,兩年以後,公司將失去競爭力,沒有任何盈利能力,但是,同為科技委成員的Y總和總經理臉上卻掛不住了,從小試報告中找出很多他們認為不合理的地方,並且詆毀這個項目的審批流程,總經理還當場翻臉,威脅何董事長說,是不是今後任何項目都可以不經過總經理了,別忘了,我也是股東提名的,天捷不是你何某人的私有財產,我要向股東報告,你決策草率……
何董事長無奈,隻好又請了業內專家對書陽的研究出具專家意見,總經理見專家們都在意見書上簽了讚成,也就隻好同意書陽進行下一步的中試試驗。
後來在何董事長的力推之下,書陽作為中試項目的負責人,一直盡心盡力,半年後,中試裝置建成,他和技術人員、工人們一起倒班,控製反應條件,掌握運行情況。試車非常順利,僅僅隻花了半個月就打通了流程,得到了合格產品,何董事長非常高興,那一年給整個中試項目組都提高了年終獎額度。
書陽也鬥誌昂揚,希望能夠早日實施A項目的二期工程建設,與一期項目分離開來,早日達標達產,早日增強公司的競爭力。
可是,正在規劃發展部擬寫二期項目實施報告的時候,何董事長竟然被勸退休了,這都是大股東和二股東之間角逐的結果,順理成章地,之前的總經理搖身一變成了董事長,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卸了書陽在A項目所在公司的董事、總工職務,換成了他的老同學Y總。從此,書陽隻是作為技術中心的主任待在A項目所在的公司,再沒有資格決定研發方向,更沒有資格列席班子會議和總公司科技委的會議,就這樣,他被作為前朝餘孽,徹底棄用。
在被卸掉職務的當天,書陽就向Y總遞交了辭職報告,但是Y總卻裝作語重心長的樣子說,你知道嗎,因為你年輕有衝勁,所以被老何選中,當成了槍子,向我和總經理發射,你看最後怎麼樣,老何走了,我們還在,你該知道,天捷到底是誰說了算吧。你放心,我向總經理,不,現在應該叫董事長了,我做他工作,讓他接受你,成為他的人,而且,他也一定是希望公司好的,你提的項目隻要有道理,我們會考慮實施的,你說技術人員辛辛苦苦做實驗,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有一天能看到自己開發的技術實現產業化嗎?先留下來,不要辭職,說不定二期項目用你的技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