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遊牧民族(1 / 2)

遊牧部落的騎射手騎射戰術的戰鬥力其實經常被高估。

首先,遊牧部落的騎射手裝備普遍較差,鐵器嚴重缺乏,盔甲、刀槍都要比定居民族的要差,隻有弓箭的製作水平較高。

其次,遊牧部落往往紀律性差,互不統屬,各路部落首領掛靠在某一可汗的旗下,有油水可以撈大家一塊上,碰到硬骨頭,誰啃誰傻逼,打了敗仗,反正俺們六條腿幾匹馬輪換逃得快,誰想斷後送死大家精神上支持。勝則躁進,敗則塗地。和紀律嚴明的正規騎兵作戰其實基本上都是會失敗的。

最後,由於武德過於充沛,常常會側漏,自己人之間經常為了一群牛羊或者戰利品或者一塊草場打起來,內訌頻繁,很容易被敵人收買。

遊牧部落戰術的精髓在於機動性和突然性。對著敵人防禦薄弱的後方大肆殺掠破壞敵人後勤供應,不斷騷擾敵人翼側,乘敵人懈怠不注意的時候發起突然進攻。

騎射一般都是輕騎到敵人陣前大約二三十米的地方射箭,再遠的地方射箭殺傷力有限。理論上百步穿楊是可行的,但是能夠做到的人百裏挑一,而且射了幾箭以後人就累的不行了。

所以,其實對付遊牧民族最好的辦法就是那幾種。

第一種,集中精銳騎兵正麵對決。

第二種,組織度高的步騎混合穩紮穩打,隻要保證後勤並且國土內部堅壁清野,防止遊牧民族的輕騎兵掠奪物資,以戰養戰。

第三種,難度最大也是這個世界最容易被忽視的:商業貿易——護市。

斯瓦迪亞和庫吉特都有自己的信仰,雙方因為信仰問題幾乎沒有和平的可能性,更不要說在邊境展開互市貿易。

唯一的商業往來就僅僅隻是一些大中小型商隊,遊牧民族入侵的本質還是他們的經濟周期性崩潰的問題。

因為氣候問題,遊牧民族土地不適合大規模耕種,無法像農耕文明一樣穩定性的收獲大量的糧食。

而且遊牧需要的大量草場很多時候需要通過武力去競爭,並且一旦遇到寒潮或者其他天災,草原上往往凍死或者餓死難以計數的牲畜和牧民。

這種時候需要大量的糧食和生存空間的他們就隻能入侵其他國家,通過掠奪來獲得大量的生存物資。

互市可以讓雙方各取所需,盡可能的減少因為生存物資問題而導致的戰爭。

不過,互市最大的問題就是雙方要有對等的軍事實力。

斯瓦迪亞整體軍事實力大於庫吉特,卻地處大陸中心,又是層級的霸主帝國,被另外五個國家窺伺。

每次打仗都會牽連好幾個國家同時參與,所以整體而言,斯瓦迪亞是看不起庫吉特的。

而且庫吉特也十分的不守規矩,互市往往會因為庫吉特人反悔而變成戰場,並且互市對象也是問題,如果是有一定實力的領主不會願意和庫吉特互市。

其他願意互市的沒有那個實力,有足夠實力的商隊沒有資格去占用一塊土地去和庫吉特互市。

唯一有實力又有土地的也就隻剩下教會了,不過教會卻不願意和異教徒們往來,除了作戰,用手中的鈍器敲碎他們的頭骨。

目前對於斯瓦迪亞最劃算的方式就是互市,隻要有一個說話有分量的人向邊境領主提議,派重兵在邊境把手,然後開通邊境集市並且和遊牧民族們達成協議,共同維護治安。

這個說話有份量的人就是教會,這個教區內大大小小的領主總共二十一人,人口多達十多萬。

可以提供的作戰兵力三千人,要是加上臨時編製的農奴們,人數可以接近一萬人。

這些足夠在邊境構建一個和諧的互市區域,隻要領主們願意,教堂願意。

曾傑和恩菲爾德交談一個下午,除了如何應對遊牧民族還有恩菲爾德的一個問題:“你將來如何打算?”

曾傑:“如何打算?那可就長了,慢慢聽我說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領主貴族們對治下的百姓猶如虎狼,苛政重稅不說,還時不時到村子裏燒殺擄掠。作為一個熱血青年的我,憤然加入了戰場的舞台,逐漸拉起自己的隊伍。

我們從最初的助剿叛賊,到攻城掠地自立門戶,在一次次艱難的勝利中,我治下的領地越來越大,軍隊也越來越多。為了有效維護對城池的統治,加強稅收行政的效率,緩解入不敷出的財政赤字,也為了培養更多的軍隊應對四周虎視眈眈的敵國,我招納了一些世家大族,並分封給他們土地,讓他們繼續當領主幫助我統治。我甚至與一位領主聯姻,與他的女兒完婚。盡管,我知道他們中的很多人並不是什麼正人君子。一些與我誌同道合的才俊也被我收入麾下,與我一同衝鋒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