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粒從這次搶劫事件中,發現村子管理上存在的疏漏,
“歹徒能摸清村民糧食的存放處,還知道護衛犬的巡視習慣,說明有人混進村裏查看過,必須加強進村人員的盤查,陌生人一律不許進村。”
“阿粒說得有道理,幹脆把村子圍牆的大門安上兩扇木門,村民輪流值日。”來福才建議道。
“就該這麼辦。聽說外麵好幾座山頭上的樹皮,都被難民扒光了,許多人把草根當成美食,我們這裏能吃上糧食,肯定會成為爭搶的目標,必須謹慎些。”馮士友說道。
“我聽說靠山村和臨山村多次被搶劫,村民死的死,逃的逃,現在隻剩下老弱病殘留在村裏,真是可憐。”村裏的護衛隊長,馮士友的大兒子馮百萬眼裏滿是同情。
“我們如果沒有護衛隊,可能比他們更慘。”馮士友瞪了兒子一眼,“與其同情別人,不如跟著鮑隊長多學幾招。”
張一粒這一次給有功的隊員每人發了一輛自行車,可把隊員們高興壞了,在他們眼裏,張一粒的獎勵就是最高榮譽,意義重大。很快自行車成為村裏的榮譽產品,村民都想擁有一輛。
“還是阿粒想的遠,她現在就開始為以後的逃難做準備了。”馮士友悄悄對來福才嘀咕道,來福才點點頭,
“她有這個善心,我們就不能拖後腿。”馮士友再次慶幸當初聽信養祖的話,與張一粒一群人結下善緣。
進入11月底,天氣變冷,村子圍牆外突然聚集大量靠山村和臨山村的老弱婦孺,他們在圍牆外搭建草棚,攆都攆不走,一部分人千方百計混進村裏,不是偷就是摸,給村裏管理帶來很大麻煩。
經常巡查的鮑有餘發覺,這群人的狀態很不對勁,根本不是依附這裏的態度。他安排馮百萬帶人調查情況。
“打聽清楚了,這兩個村青壯年基本都上山當了盜匪,他們和山上的人一起,故意引導這些人來到我們這裏,想把包袱甩給我們。”馮百萬憤憤地說道,原先對那些人的同情一掃而光,一切想破壞他們目前平靜生活的人,都是他們的敵人。
“堅決不能讓他們進村,不然以後這裏就成收容所了。”馮士友態度堅定。
“恐怕不僅僅是甩包袱這麼簡單。這是給那些盜匪埋下暗線,時刻掌握我們的動態,為他們行動提供方便。”張一粒心裏明白,這裏已經成為某些人眼裏的肥肉。
“不管不問,加強巡視。”
1月底,晚稻飄香,結穗飽滿。人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冒著嚴寒收割莊稼。還有十來天就過年了,晚稻收進倉就能過一個溫飽年。學校的孩子們放了寒假,也跟在家長後麵忙碌著,村裏一片繁忙祥和的氣氛。
“村長,我家的雞不見了,一下子丟了五六隻,你一定要查清楚是哪個偷雞賊,我那可是留著過年吃的。”
“村長,我家裏丟了半袋糧食。”
“村長,我家曬幹的米磚少了幾十塊。”連續十幾家村民都來村長家報失,這讓護衛隊員們臉色很臭,這不是打他們的臉嗎?
“加強巡查,24小時不斷人。”鮑有餘給幾個隊長下了命令。連續幾個晚上護衛隊員換班巡查,沒有發現任何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