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回到晉陽的第三日,朝庭使者黃門侍郎鍾繇攜聖旨入晉。
劉琦非常高興見到鍾繇,鍾繇的妻兒早已被史阿帶人接到晉陽安置。劉琦知道接下來小皇帝將會東歸,鍾繇若返京將會隨帝東歸,到了曹操手中就麻煩了,以曹操的識人之明和手腕,再想挖走就難了。隨即派使者進京以並州缺乏治政人才為由討要鍾繇為西河郡太守。李傕郭汜等人無奈準許。
荀彧回晉陽後連續幾日與田豐、郭嘉討論並州新治,呈於劉琦。荀彧經過河套地區的黑山百萬民眾安置,深深體會了劉琦當年在留城的苦心。土地分配給平民,沒有士家大族圈並土地,沒有高額的稅收,民生恢複地很快,百姓安居樂業,對並州官府、官員及劉琦極為擁戴。荀彧非常想把這種模式推廣到全州,劉琦當然是很支持的,這是他非常期望的事,隻是一直顧忌並州士家大族,畢竟能在並州立足也離不開士家大族們的支持。但是現在不改的話,以後爭霸天下,南下司州、冀州、豫州、荊等地擁有更多大家族,以後想改就難了。田豐親身經曆並主持了留城的建設,當然沒有任何意見,隻是有些顧慮,畢竟太原王家和郭家對劉琦幫助太大,拿他們開刀似乎有些讓人心涼。所以劉琦決定招回上黨太守郭縕再行商議。
政改先放下,那就先解決軍事方麵的布局,諸侯已經基本成型,即將麵臨的就是與諸侯爭霸天下的戰爭,那大本營並州就必須保證穩定,隻有穩定才能有足夠的錢糧以供戰爭需求。現在並州倒是比較穩定,沒有匈奴叛亂、沒有黃巾餘黨作祟、沒有外胡寇邊塞,一切都很平穩。
當然首先需要解決的便是軍士的福利和傷殘陣亡處理。劉琦令郭嘉起草《並州兵役法典》,法典規定並州軍征兵年齡必須達到16歲以上,新兵必須接受一年以上的訓練方可上戰場。兵士完全以軍功積累提升官職,軍餉按戰功高低發放,多少不等,但隻要上過戰場的所領軍餉肯定不會比普通種田的百姓少。戰亡將士,由州府為其家眷發放安家費,並登記入冊,享“烈士”稱號,並免其家庭三年稅收;烈士家庭若無兄弟姐妹,隻餘老人者,由州府出資贍養,若能自己耕種者,終身免其稅收;烈士家庭隻餘孤兒寡母者,遺孀可享五年免稅,孤子免費入學讀書。受傷的士兵除了可以免費接受治療外,還另享州府補貼。輕傷的治愈後返回原部隊繼續服役;重傷至殘的,退役返鄉,除了補助,其家庭終身免除稅收;重傷治愈的安置於各郡縣擔任治安工作。
有了解決戰後的兵役法典出現,日後的戰爭傷亡問題就好辦多了。法典一頒布,軍中上下一片歡騰,大家參軍都不怕死,但都有後顧之憂,自己死了家中老父母、妻兒總是有牽掛的,這是人之常情,換誰都一樣。有了法典的明文規定後,將士們都覺得為劉琦賣命是值得的,大家奮勇爭先、殺敵建功,以求升遷、封妻蔭子。
劉琦決定在各郡城縣城成立單獨的治安部隊,調重法典、剛正不阿的夏侯蘭回晉陽統一籌建。每城按人口多少組織一百到五百人不等的治安部隊,由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統領,歸縣衙郡衙統管,取代郡尉縣尉統管的衙兵。獨成一部,平日裏維護各地治安,必要時輔助各郡縣主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