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劉琦還有一個心願。
那就是開辦講武學院,讓那些即將長大的將二代或軍中發現的好苗子到學院進行一些係統的學習和訓練,好將他們派到軍中去擔任中級軍官。
也可以讓從普通士升起來的那些沒有文化知識,不懂得兵法戰術的低級軍官逃離文盲範疇。
以前是沒有那麼多時間,也沒有那麼多資源來完成這個心願,所以就一直放下了。
既然要暫停對外用兵,那就幹脆一起辦起來得了。
最高文學府,晉陽書院的兩位老夫子鄭玄、管寧是請不動窩了,當時從留城把他們騙到晉陽還是因為有那一萬多冊皇家典藏書籍。現在不用想了,在蔡邕的潛心鑽研下,活字印刷早就研究出來了,那一萬本藏書也早就已經刊印成了紙質書了,每一本都有十冊備份。除了晉陽書院,留城書院的藏書閣裏也有除了不便示人的典籍以外的全部書籍。其它地方的書院裏也配備了各種常規的文學書籍紙裝版。
劉琦還在接受襄陽的時候,以徐庶和諸葛亮的名義送給了為他提供了大量人才的鹿門書院一批常用書籍的紙裝版。如《春秋》、《爾雅》、《論語》、《大學》、《禮記》、《孝經》等。
讓水鏡先生司馬徽感動得一塌糊塗。見到老友就拿出來炫耀,搞得龐德公和黃承彥羨慕不已。
文學院嘛,由於缺乏師資力量就不再大力開辦了,各郡縣都開辦了低一級的書院以供百姓家的孩子上學讀書,等到大一些了再經過考試選拔至已經成熟的晉陽學院和留城學院繼續學習。長安成了劉琦新的政治中心後,遲早是要開辦最高學府的,但是現在不行。不但缺人,還缺錢!
可劉琦一直想開辦卻沒有開辦起來的武學院現在卻是時候開辦起來了。
辦這事之前,劉琦得去說服一個人。
呂布!
是的,就是呂布!
還有比呂布更適合的人嗎?
統兵,用兵之道,尤其是騎兵,還有人能比得過他嗎?有,那也在戰場上統兵,誰有空回來授課呀?
光是理論知識,也許老爹劉表都能講解《孫子兵法》,可是那種威信和說服力是肯定不能與呂布相比的。縱然他已經敗了,但始終是被天下公認的武力第一人。當初他手下的並州兒狼騎,也是劉騎所見過的騎兵中唯一可抗衡劉琦的大漢龍騎的一支強軍;也許在某一個時間段裏是比龍騎更強大的所在。
而且,大家都隻是過於關注了呂布的勇,而忽略了他的文。
丁原領並州刺史的時候根本就沒到並州行使過治政義務,他一直領兵屯於河內,那他軍中的“主薄”一職倒底是不是一個沒用的文官呢?當然不是!不但不是,而且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職位。呂布典領並州大軍文書,辦理事務,總理丁原軍中大小事務。其職務相當於後世軍隊裏麵的政委,也就是說生活主官。那活兒哪裏是一個粗人能幹得了的?
這隻能證明,當時在丁原軍中,呂布除了勇冠三軍,他的才學是並州大軍中的佼佼者。
一個出身將門世家的孩子不可能隻學勇武,而不習文化的!
沒有文治才能的武將也是不可能成為戍守邊關的大將的,因為邊關也要發展,才能供應軍隊的長期駐守。
隻是對權勢和財富的貪婪蒙蔽了呂布的雙眼。
他的問題出現在貪念上。
而經過徐州大敗後的呂布,反而看破了世間金錢權勢。搬到長安後,他開始修身養性,經常與蔡邕、劉表這些文人交往,也讓他開始重拾兵書,檢討自己的失敗。他來長安的目的可是為了培養他心愛的外孫劉奉的,他絕對不允許自己將不好的習慣教給外孫的,他也不希望將來劉奉長大了會因為驕傲而葬送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