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孫氏之殤(1 / 2)

氣氛已經偏向於戰了,再糾結估計周瑜該翻臉了。

周瑜年少有成,年紀輕輕便輔佐孫策從無到有打下江東這大片江山。若非孫策早逝,以周瑜的統兵才能,真有可能成兵仙韓信般的成就。

韓信雖強,那也得劉邦那般豪邁之主才能成就他的“兵仙”之名。

雖然他也成就了劉邦的帝業和大漢數百年的江山。

孫策留下的遺書要他扶持孫權守住這一方水土,實在扶不起可取而代之如果有一天麵對曹操劉備的南侵而實在難保時,可向劉琦求助。實在不行,可帶著一眾兄弟降於劉琦。

周瑜不論做帥還是做人其實都是非常優秀的,隻一點限製了他成為雄主的空間他太完美,完美到自戀,自戀到目空一切。他太驕傲了,在他心裏除了孫策,沒有真正地服過一個人。他看不起草莽出身的劉備,也看不起柔弱的孫權。也許與孫策相交也更多一些友情,少一些主臣之情。

他難以接受向他人求援,低頭求助就等於承認了劉琦更強的主導地位。有朝一日刀兵相向時,如何讓麾下的勇士們直麵劉琦大軍?

況且,求援之事理應由江東之主孫權提出來才是。萬一劉琦的部隊開進江東,打跑了劉備,卻又如何送走劉琦?

拚死一戰,勝可保孫策一世心血,敗可保己一世驕傲的羽翼。閃舞網

至於降劉琦?沒想過!

周瑜定下計策,留下程普、韓當,歸孫權統領,留在鄱陽與孫權新提拔的呂蒙、潘璋、丁奉、陳武、淩統等將固守城池,阻劉備西進。自己則帶著魯肅、黃蓋、淩操、蔣欽、董襲、虞翻等將領鄱陽水師兩萬餘人出鄱陽湖,襲劉備之江東大本營秣陵,欲使劉備首尾不能相顧。

劉備放了徐盛的一萬水軍在秣陵周圍,其他大軍都向孫權控製的區域推進了,說是大軍十萬,其實分散到路也就沒多少人了。這也是真正遇見周瑜的抵抗他便很難再前進的原因。

後續從青州調來的田豫所率的兩萬大軍已經往南進入會積稽,準備收複山越並向臨海進軍的。

蔣欽降於孫策後,一直跟隨周瑜在柴桑訓練水軍。而黃蓋、淩操、董襲等將本身水戰能力也不弱。周瑜手中的兵也是打下江東的功勳之師。

這陣容對付徐盛應該是毫不費力,縱然徐盛已經設寨立營,嚴守長江兩岸。

這條長江水道周瑜太熟了!

孫策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打得劉繇毫無還手之力,主要就是靠孫策和周瑜的水陸兩路大軍互為犄角,左右夾攻。讓劉繇防不勝防!

同樣對於徐盛來說,周瑜才是吳郡的主人。哪裏適合設寨防禦,哪裏適合登岸進攻,周瑜都比他清楚得多。

所以,防不住是正常的。

大將都被劉備帶到鄱陽前線去了,徐盛再能也雙拳難敵四手。

水上不敵蔣欽,陸上難抗黃蓋,指揮又距周瑜太遠。

敗,才是最正常的結局。

可是

周瑜雖然抄了劉備的後路,卻沒能影響戰局,引劉備回援。

因為田豫的部隊調轉了馬頭,由南向北將周瑜的大軍逼回了秣陵,而不得收複其它被劉備占據的城池。不是能力不夠,也不是戰力低下。而是麵對同樣優秀的田豫和強勁的兩萬青州兵,分散了的以水軍為主的江東兵實在難以力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