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應典韋要求,將劉睿調到了神刀衛,升護軍校尉,為典韋副手。
職位雖不高,但責任重大!跟在劉琦身邊,鍛煉的機會也更多。
就憑堂兄劉磐少時對自己的照顧,劉琦也會用心培養一下自己這個侄子。
亂世出英雄,戰爭出良將!
這一圈下來,除了本就留名史冊的步騭,還撿了個劉亮,挖掘出劉睿。不錯,不錯!
柴桑一破,曆陵便從一座孤城變成了大前方。兵力和糧草源源不斷從江北運送而來。
海昏很快便被劉漢大軍攻破,兩路水師合兵一處屯於柴桑,集五萬大軍由周瑜指揮。進可東圖,退可西守!
登陸後向南的部隊由周泰率領,加上降軍和曆陵的部隊也已多達五萬之眾。
大軍攻破海昏後繼續南下,向南昌施壓。
虞翻眼看形式不對,屢次請張飛東撤。
南昌怕是守不住了,再不後撤,張飛手上這幾萬人將會被咬死。
除非,他們能死守南昌,並堅持到劉備大軍來援。
可是……
此時的劉備早已焦頭爛額。
北麵戰場更加緊張呢!
就在劉琦與郭嘉等人緊張地謀劃著如何攻破南昌的時候,晉陽有快馬送來急報:鄭玄老爺子年歲已高,病入膏肓,生命垂危。鄭老爺子還有最後一個心願,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再見一次劉琦。
劉琦突然一陣失落!
這個仁慈的老人,一生都修生養性、與世無爭,將一生的全部精力都奉獻給了學說與育人。
想起當年在洛陽騙走這位老人,其實現在想來自己當時認為自己有多高明根本就是自以為是。當時權利滔天的何進都留不住的老人,怎麼會看不穿他那點小把戲?如果不是鄭老先生自己願意去,誰能勉強?
在留城教學,到晉陽開辦學府……
與劉琦一起探討術數,鑽進藏書閣就不出來了……
住事一幕湧上心頭,劉小琦不由得心酸。
當即將東征的事務全權交由郭嘉、周瑜打理,帶著六千衛士和從王安那兒拐來的步騭踏上了北歸晉陽之路。
相信有華佗、張機在,吊著鄭老先生的命,許他一個最後的心願還是沒問題的。
但是劉琦卻心急如焚。
鄭老先生北上十六載,一心撲在著典與治學上。雖然十六年如一載地稱劉琦為小友,從未認劉琦為主;但他為劉琦集團所作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
現在劉琦冶下的縣郡初中級官員幾乎大多出自留城學院或者晉陽學府,直到蔡邕和劉表到長安開辦長安中央學府。但那也不影響鄭玄桃李滿天下。甚至包括劉琦、荀彧、田豐、郭嘉、賈詡等劉琦集團的大腦們都常常聆聽其教誨,尊之為師。
不僅如此,鄭玄治學以古文經學為主,兼采今文經學。他遍注儒家經典,以畢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遺產,使經學進入了一個“小統一時代”。著有《天文七政論》、《中侯》等書,共百萬餘言,世稱“鄭學”,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
他的學說廣被當世學子推崇,廣為流傳。很多儒家學士尊鄭玄為“先師”。
劉琦馬不停蹄,日夜兼程地趕往晉陽。待他趕到達晉陽時已是八月十一。
初秋的晉陽早晚已有絲絲涼意。